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何惠平 報道
6月10日,2025中國釩鈦產業發展報告發布會在成都順利舉行。此次發布會由國家釩鈦產業聯盟秘書長張邦緒主持,釩鈦經濟研究院院長吉廣林發布《2025中國釩鈦產業發展微報告》。據介紹,此次報告由國家釩鈦產業聯盟牽頭編制,推出了《中國釩產業發展報告(2025)》和《中國鈦產業發展報告(2025)》,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釩鈦產業呈三大特點:一是資源保障有力,產能產量領先。2024年,中國釩鈦產業在國家戰略與政策支持以及“資源稟賦+技術創新+市場需求”驅動下,保持全球產能產量規模第一。鈦資源儲量1.1億噸,居全球第二,釩資源儲量全球第一,現有釩資源預計可保障我國使用100年以上。釩制品產能27.3萬噸,占全球72%;海綿鈦產能32.7萬噸,占全球66%;鈦白粉產能596.6萬噸,占全球58%;鈦材產量18.8萬噸,占全球72%,充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及國防軍工等戰略需求。
二是產業布局優化,“強者恒強”態勢明顯。形成“3+N”產業空間布局,以攀西地區、承德-朝陽地區、哈密-喀什地區三大資源集聚區為核心,延伸發展多元化特色區域。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全球前十大釩生產商中中國企業占六席,鈦資源領域中國企業占兩席,鈦白粉領域六家中國企業躋身全球產能前十,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強者恒強”格局凸顯。
三是應用領域拓展,高端制造增長強勁。在釩應用領域,2024年我國消耗釩11.860萬噸(折V?O?當量),較2023年增幅2.0%,其中儲能領域應用占比達16.3%,同比增幅5.5%,釩儲能產業蓬勃發展。鈦金屬應用方面,2024年我國鈦材消費總量達15萬噸,同比增長2%,化工、航空航天等領域需求增長顯著,特別是航空航天領域因軍用飛機升級、國產大飛機產能釋放等因素需求大增。鈦白粉在涂料、塑料和造紙工業等傳統領域應用穩定,同時在高端化與功能化領域,如新能源車電池殼體絕緣涂料等新興品類加速產業化。
然而,2024年,中國釩鈦產業多年來存在的工藝技術、裝備制造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加速解決,但在釩鈦磁鐵礦開發、多途徑提釩、海綿鈦和鈦白粉生產等領域,普遍存在投資過熱與低端產能過?,F象,產業“內卷”現象嚴重,企業盈利能力普遍下降。
對此,報告提出六大發展建議: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尤其是要做好規劃,支持優勢企業引領,聚焦核心領域投資,推動智能化升級,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二是促進產業協同,重點是建立行業準入門檻,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三是推動產業聯合創新,如政產學研用協同攻關,加快人才培養,組建聯合攻關利益共同體。四是深化綠色轉型,推廣節能降耗技術,研發綠色提釩提鈦技術,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五是推動標準接軌,建立碳足跡體系、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制定國際接軌質量標準。六是應用要拓展,鈦加工材尋找新應用領域;支持釩儲能產業發展,擴大儲能釩需求;全力以赴加強國際交流,組建“聯合艦隊出?!?。
張邦緒在會議最后指出,本次發布會雖規模不大,但影響不小,既關乎產業發展,亦是聯盟年度核心工作要務。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綠色能源轉型加速、關鍵礦山資源需求激增、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宏觀背景下,須及時發出聯盟的聲音。第一,需辯證把握“資源開發”與“產業升級”關系,當前產業存在“重開發、輕升級”的結構性矛盾,而產業升級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第二,應推動“資源獲取”與“價值共創”協同并進,目前企業對資源獲取興致勃發、高度關注,但構建價值共創模式仍任重道遠。第三,全行業亟需保持理性頭腦,報告揭示的“投資過熱、增長過快、供求失配、階段性過?!钡葐栴},需引起政府部門及行業的高度重視。
他倡議:懇請各位企業家、產業聚集區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踐行“有序投資、理性發展、產業協同、行業自律”原則,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摒棄粗放式的規模擴張,著力培育差異化競爭優勢,以協同效應激發產業生產力。
作為政企聯動的組織,聯盟將恪守“構建釩鈦產業命運共同體”的宗旨,重點推進當好參謀、出好報告和辦好大會等三項核心工作,切實履行為產業代言、為企業發聲、為行業預警、為產業導航的使命擔當。對報告編制而言,“全息全貌權威”的定位要求,既是初心,也是使命,更是責任。為此,明年的報告編制將遵循三大原則,一是“早謀劃、早行動”,本次發布會兼具2025年發布與2026年啟動雙重意義。二是“多主體、多眾籌”,充分激發企業參與動能。三是“高質量、高效用”,著力打造“好看、好用、管用”的精品報告,爭當“政府的幫手、企業的扶手、產業的抓手”,最終實現“知行業必讀此報告,入行業必參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