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楊凱 報道
6月11日~12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煤炭大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由Fastmarkets、北京朗泰華科技發展中心聯合主辦,致力于打造煤炭領軍企業匯聚、國際煤炭貿易企業和產業鏈、價值鏈企業對接的國際平臺,為全球煤炭行業參與者提供行業洞察、戰略視角與貿易新機遇。

作為煤炭重要的下游用戶之一,鋼鐵行業的發展情況成為與會人員關注的重點。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市場調研部主任石洪衛表示,現階段鋼鐵業從“增量發展”階段逐步進入“減量優化”階段,強勁的供給能力與需求強度的減弱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主要矛盾,鋼鐵業正處于“高水平、高質量、弱盈利”階段。雖然當前房地產、交通基礎設施等行業對鋼鐵的需求在減少,但總體來看,鋼材需求的依然受到大規模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實施帶來的影響和新型電力體系建設、能源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的需要以及造船、汽車、家電等行業發展向好的大力拉動。2025年,我國鋼產量降幅可能會大于消費量降幅,焦煤、焦碳、鐵礦石供給偏向寬松,行業效益穩中有升。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黨委委員、副秘書長張宏表示,我國煤炭行業面臨著碳排放強度高、水資源約束大、新能源競爭強等挑戰。為應對挑戰,煤炭行業要推動定位從“燃料”向“原料+材料”轉型,構建“煤炭新能源一儲能,一氫能”產業融合生態圈。他表示,未來煤炭產業政策將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先”,進一步提高資源保障能力。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石巖峰表示,隨著中國鋼鐵產量減少和廢鋼資源量增加,中國焦炭產量下降速率可能會大于鋼鐵。未來中國焦化產業將從增量競爭逐步進入存量競爭。焦化行業可以從向內求和向外求兩個方面發力:向內求,即在合規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本;向外求,即上下游產業在工藝技術上達成共識,共同制定“優質產品”的相關標準,推動優質優價,避免內卷和“劣幣驅逐良幣”,建立“質量導向、價值共生”機制。
中國煤炭市場網副總裁李學剛表示,考慮到美國加征關稅對中國鋼鐵的直接、間接出口會帶來不確定的影響,同時,鋼鐵行業的限產也會減少對煉焦煤的需求,下游煉焦煤補庫意愿偏低,大都維持低庫存策略。未來煉焦煤需求或將穩中趨降,鋼鐵行業動力煤消費也將進入下降通道。
大會由應急管理部國際交流合作中心原副主任胡予紅主持。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委員、專職副理事長安洪光,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原副所長張有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研智庫執行總裁周健奇等29名國內外嘉賓出席會議并做主旨報告,圍繞國內煤炭市場趨勢及展望、全球煤炭市場趨勢及展望、煤炭貿易與供應鏈、煤炭行業轉型、煤炭貨運與物流、煤炭行業科技創新、進口煤市場等行業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
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余家企業的350多名代表參加了此次大會。大會同期還舉辦了展覽展示活動,多家來自能源、貿易等相關領域的單位在會議現場展示了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