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通訊員 張馨 報道
圖片均由中冶武勘提供
從手執測繪儀到構建數字孿生體,從二維圖紙到全息工廠模型,中冶武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武勘)70年來始終將“創新基因”深植企業發展血脈,憑借豐富的工程經驗與深厚的數字化技術積累,打造了多個具有示范意義的智慧工廠標桿項目。站在“十五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中冶武勘這支誕生于1955年的先鋒勁旅,用70年技術積淀譜寫著“數智賦能實體”的新時代答卷。
“數字雙胞胎”筑基,全流程“透明化”管控
在工廠中央控制室的巨幅屏幕上,通過構建覆蓋全廠的數字雙胞胎——數字孿生系統,正實時映射著工廠全貌。這套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字雙胞胎”,建設了地下地上一體化、室內外一體化、全要素、全流程、高精度數字孿生體,打造數字工廠的基礎底座,形成從微觀到宏觀、從局部到整體的空間格局,為規劃設計、工程技改、智慧應用提供了詳盡的數據支撐,避免了數據重復采集、隱蔽工程造成的停工停產等問題。

寶鋼股份三維地理信息管理系統
在寶鋼股份,從人工測量儀器的叮當作響,到數字孿生平臺中跳動的億萬數據流,從第一代工業企業總圖信息管理系統到如今構建覆蓋“空-天-地-井”四維感知體系的智慧工廠,實現了國內冶金領域地理信息管理系統“0”到“1”的突破。中冶武勘人用4個技術代際的跨越,詮釋著“測量精度就是工業精度”的永恒追求。

酒鋼數字孿生平臺
在酒鋼集團,中冶武勘構建了“1+1+4”模式,建設了1套地理信息基礎測繪數據、1個地理信息數字孿生平臺和4個基于數字孿生平臺的總圖、管網、土地資源、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從傳統測繪的二維坐標采集,到三維數字孿生體;從單一廠區的局部數據治理,到實現鋼鐵、有色、電力能源等跨產業面積達127.99平方公里空間數據的“時空一張圖”管理;從單臺設備定位測量的厘米級誤差控制,到實現鋼鐵、有色、電力能源等六大產業板塊海量數據毫米級空間對齊。中冶武勘數智應用技術團隊完成了國內冶金行業集團式管控跨產業數字孿生系統的“從無到有”突破,為酒鋼集團在管理決策、發展規劃、項目設計、建設施工及相關專業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日照鋼鐵,三大前沿技術引擎構建起虛實交融的“鋼鐵數字雙胞胎”。中冶武勘將二維圖紙、三維模型、地下管線等多源異構數據整合為“一套底板、多域共享”的地理信息數據庫,為規劃設計與施工管理提供精準三維現狀圖,統一建設、維護避免多部門重復采集,降低30%以上數據維護成本;通過專題地圖服務賦能業務系統調用,徹底變革架空管網等復雜設施的可視化管理模式。
“AI哨兵”值守,“智慧環?!弊o航
在工廠智能監控中心大屏幕上,一套先進的智能監測系統正實時展示著全廠的氣體排放監測數據。工廠通過部署在全廠各處的智能在線監測設備,構建起覆蓋生產全流程的超低排放智能監測網絡,實現了對廢氣排放濃度、溫度、流量等關鍵參數的秒級監測數據采集與智能分析,并通過全廠三維場景直觀展現。工廠可通過豐富的可配置式的報警規則,實現預警并聯動治理設施的精準調控,確保工廠各項排放指標持續優于國家超低排放標準。

柳鋼智慧環保超低排放一體化管控平臺
在柳鋼集團,針對長流程鋼廠廠區工藝復雜、分散及人員不足帶來的環保監管難題,中冶武勘環保數智化業務團隊研發了視頻AI智能分析平臺,為鋼鐵企業量身定制了環?!癆I哨兵”,實現24小時不間歇“站崗”,實時精準識別異常煙霧、異常顏色、異常粉塵逸散,毫秒級響應異常排放并自動報警,管理人員只需通過監控大屏和移動手機端,即可實時接收預警,實現監管效率大躍升。此外,超低排放一體化管控平臺還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分析、污染追溯、遠程治理等智慧化、智能化功能,讓環境數據“活起來”“用起來”,成功推動柳鋼集團從傳統“人防”向智能“技防”轉型。

柳鋼環保集中管控中心
為助力鋼鐵行業綠色轉型,錨定低碳賽道,中冶武勘環保數智化業務團隊創新研發了碳管理平臺,構建了覆蓋“監測-核算-分析-優化”全鏈條的碳管理體系。該平臺可精準核算各生產環節碳排放量,并運用可視化技術追蹤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谥悄芊治?,該平臺為企業提供包括工藝優化建議、能源結構調整方案等在內的個性化減排策略,實現從被動監測到主動治理的轉變,為行業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更智能的技術支撐。
“智慧安全大腦”賦能,全流程“零事故”屏障
當深夜的鋼廠響起智慧安全平臺的蜂鳴警報,一場潛在的安全危機正在被科技力量悄然化解。中冶武勘開發的鋼鐵冶金重大安全風險智慧監管系統,如同給工廠裝上了“智慧大腦”和“千里眼”。該系統將鋼廠煤氣管道、液態金屬等危險源全部納入24小時監控網絡,達到提前感知并預警的目的。自投入運行以來,這套系統已實現重大隱患100%整改率,不僅能自動關閉閥門、啟動通風等應急措施,為企業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還是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讓傳統的高危生產變得可知、可控、可防,讓工人安心生產、企業放心運營。

昆鋼煤氣安全集控系統
在昆明鋼鐵,通過部署鋼鐵冶金重大安全風險智慧監管系統,為工廠裝上了全天候的“安全衛士”。這套系統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哨兵,24小時監控著煤氣泄漏、液態金屬等危險源,通過智能分析提前發現隱患,及時發出警報。當風險出現時,該系統能快速定位問題并指導處置,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既保護了工人安全,又避免了經濟損失。這項由中冶武勘牽頭完成“鋼鐵企業重大安全風險智能管控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成果豐碩,已經成為行業標桿。該研究成果被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并先后獲得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中國測繪學會全國優秀測繪工程獎金獎、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金獎等。此外,該成果還入選了工信部2024年度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掛帥”項目,以及中國互聯網協會和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的“2024數字孿生技術應用典型案例”十大案例。這些榮譽印證了該成果的前瞻性和實用性,為鋼鐵行業安全生產樹立了新標桿。

鄂鋼液態金屬安全管控系統
在鄂城鋼鐵,中冶武勘打造了“5G+工業互聯網”標桿項目,開創性地融合了工業互聯網與5G+北斗定位技術,為鋼鐵廠裝上了“數字神經系統”。該項目通過將生產設備、作業人員和管控系統深度互聯,實現了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的全方位智能管控,就像給整個鋼廠裝上了“千里眼”和“順風耳”。這一創新實踐不僅榮獲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金獎,更打造出可復制的“鄂鋼方案”。

大冶特鋼重大危險源區域人員風險監測預警系統
在大冶特鋼,為強化高危區域人員安全管控,中冶武勘數智應用項目團隊創新構建了人員智能監測預警系統。該系統以人員安全管控為核心,實現對人員位置、活動軌跡及安全裝備佩戴情況的實時監控,被員工親切地稱為“電子保鏢”。這一創新方案顯著提升了大冶特鋼安全監管水平,有效預防了因人員聚集引發的安全事故,為高危作業環境構建起智能化防護屏障。
七十載初心不改,新征程使命在肩?;赝呤d征程,中冶武勘以測繪儀丈量山河的初心,正通過數字孿生技術繼續書寫著工業文明的嶄新篇章。以“智”提效、以“綠”增值、以“安”固本,這支先鋒勁旅將數字化轉型的答卷鐫刻在每一條智慧產線上——從傳統基建到智能建造,從工程服務到數智賦能,中冶武勘用創新實踐詮釋著“數智融合”的深刻內涵。面向“十五五”,中冶武勘必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筆、以數據要素為墨,在新型工業化征程上描繪出更多智慧圖景,讓70年的技術積淀在數智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