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王志 報道
2025 年 6 月 13 日,在深圳舉辦的2025 年全國建筑鋼結構行業大會新聞發布會上,來自行業協會、企業領導和專家回應了多家國內主流新聞媒體的記者提出的對鋼結構住宅品質、性能、造價等社會關注問題的疑問,共同探討未來鋼結構助力“好房子”建設發展方向與路徑。

圖為發布會現場
“好房子”建設是時代需要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咸大慶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好房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倪虹部長也強調,要將好房子作為“四好”建設的起點和基礎,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住房問題,提升住房安全全生命周期品質?!昂梅孔印苯ㄔO要以標準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以政策為保障,以人民滿意為目標,凝聚各方力量,久久為功,扎實推進“好房子”從理念走向現實,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積極推動“好房子”建設,這不僅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行動,更是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基石,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的關鍵抓手。咸大慶介紹,近些年鋼結構行業在國家和建設主管部門的關懷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績。2024年全國鋼結構產量為9148萬噸,占粗鋼產量9.1%,完成鋼結構建筑總產值約2.69萬億元,占當年建筑業總產值的8.23%。在此背景下,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積極參與政府工作,在科技創新服務、行業標準化工作以及引導行業自律等方面,為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對于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未來的工作方向,咸大慶表示,將繼續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決策部署,圍繞“好房子”建設開展多項工作。一是加強產業協同,與上下游產業鏈密切溝通,推動深度融合,拓展鋼結構應用新場景和新需求。二是完善標準體系,更新現有標準并掃除盲點。三是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水平,推動設計、施工、運維全流程監管機制。四是加強專業梯隊建設,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申請增設的鋼結構安裝工已納入國家職業分類體系,并完成了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初稿編制工作,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擴大專業化隊伍規模奠定基礎。五是通過科技賦能,提高鋼結構建筑水平,激發行業科技創新內生動力,促進新技術全行業推廣應用。
鋼結構的房子優點多
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集團總工程師劉曉光認為,鋼結構住宅與“好房子” 所包含的安全、舒適、綠色、智慧四個要求高度契合,在建設“好房子”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在安全方面,鋼結構鋼材強度高、延展性好,能承受較大荷載,在地震等自然災害中穩定性和抗倒塌能力強,可保障建筑結構安全。在舒適方面,鋼構件截面面積可以做得小,能提高 5%~8% 的有效使用面積,且構件承載力強,設計時可實現更大開間和更靈活的空間布局,為居住者提供個性化設計可能。在綠色方面,鋼結構住宅材料強度高、用料省,鋼材可100%回收利用,減少建筑廢料和自然資源消耗,同時預制構件現場組裝的建造方式,能大大減少施工現場污染和排放,利于環境保護。在智慧方面,鋼結構住宅在建造階段可實現從構件生產到現場安裝全過程的數字化控制和管理,加工和施工精度高、智能化程度高,質量更優,還可與智能家居系統結合,提升智能化居住品質。
不過,劉曉光也指出,鋼結構住宅在推廣應用中面臨一些挑戰。綜合成本方面,雖然全生命周期成本低,但直接造價略高于混凝土,加上規?;a不足,專業配套材料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推廣。市場認知方面,普通消費者對鋼結構住宅存在擔憂,如腐蝕、防火、隔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劉曉光表示,國家已出臺完善的規范標準,設計和施工嚴格遵照規范執行,做好鋼構件的防火、防腐處理,以及合理設計解決隔音、隔熱等問題,就能為業主創造適宜的居住環境。
另外,消費者所擔心的鋼結構住宅舒適度的問題,也都能通過合理的設計和規范施工得到很好地解決。鋼結構住宅設計時會充分考慮到結構的剛度和阻尼特性,以減少環境激勵引起的振動。鋼結構住宅的隔音和隔熱等因素也會在設計中予以充分考慮。劉曉光相信通過合理的設計,保證相關性能,肯定能滿足甚至優于相關規范的要求,為業主創造更適宜的居住環境。未來在鋼結構住宅領域還可以推廣高性能與高效能鋼材,比如一些高強、高韌性鋼、耐火鋼,進一步推動鋼結構住宅領域的發展。
總的來說,在落實“好房子”標準和建設“好房子”的背景下,鋼結構住宅憑借其質量安全、綠色低碳、高效智能等突出優勢,有望成為中國新型住宅體系的核心載體,通過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和關鍵技術的進一步優化,鋼結構住宅一定能實現從示范到推廣的跨越,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居住體驗的需求。
鋼結構再逢發展機遇期
中建鋼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林印提到,當前鋼結構行業受建筑業波及,發展壓力較大,正處于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期,既面臨巨大挑戰,也蘊含著機遇。
首先是政策驅動帶來新機遇。一是房建預計會見底企穩,城市更新、“好房子”、三大工程等民生改善領域成為熱點。二是基建細分行業雖有分化,但橋梁、水利、核電、風光、海工等領域保持較高增長。三是制造業升級催生新需求,新能源汽車等九大戰新產業的配套工業建筑、產業園區建設長期有需求,化工產業增長也加大了鋼結構的應用。
其次是轉型升級展現新速度。過去鋼結構企業在工廠智能制造、數字建造、智慧運營等領域受技術限制,大規模應用難以鋪開。但隨著 AI 興起,生成式智慧運營系統工廠和現場機器人的推出,為鋼結構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構筑了加速引擎,AI應用深度將決定行業未來生存格局。同時,綠色低碳從理念走向實踐,零碳產品標簽也逐漸成為國內外市場的通行證,行業也正在推動建立從鋼材冶煉到拆除回收的全鏈條碳核算體系,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日益成型。
最后,全球拓展進入新階段。我國是鋼鐵大國和鋼結構產業大國,構建了完整產業鏈。隨著產業升級調整,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模塊化建筑等成為“一帶一路”國家城市建設的必需,能夠為國內外市場提供大量優質的鋼結構建筑,鋼結構企業出海的步伐正在不斷加速。
此外,夏林印還強調了在質量強國戰略背景下,中建鋼構將質量安全視為核心競爭力,從設計、生產、運維等核心環節構建閉環管理體系,通過設計數字化、生產智能化、運行智慧化重構產業生態,讓鋼結構成為好房子的可靠載體。
解決存在問題要靠產業鏈協同創新
中建金協建筑鋼結構分會常務副會長胡育科認為,“好房子”不是貴房子、大房子,鋼結構房子,不僅要給老百姓帶來安全可靠、舒適耐用、綠色健康的全新體驗,還要讓老百姓住得好、買得起。鋼結構住宅要提高性能品質,要跳出單純的結構設計,按照建筑產品的思路,依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攜手合作、協同創新之路,解決目前造價偏高、品質性能差的問題。在胡育科看來,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可以解決目前鋼結構住宅存在的99%的問題。
“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一定要按照整體產品化思路,對鋼結構住宅進行研發、設計、生產、建造,按照專業系統集成,實現資源最省、造價最低、性能最優的效果?!痹诤瓶磥?,一個好房子產生,要有好設計方案,選好部品材料,采用好裝配技術,選用好工藝,選擇好隊伍施工,把產業鏈相關企業協同推進的能量發揮出來,鋼結構住宅質量將提升到一個新水平。鋼結構建筑、鋼結構住宅是產業鏈協同創新工業化的產物,必須走產業鏈協同創新之路。
胡育科介紹了未來協會發揮作用推廣鋼結構建筑的幾項工作。一是加強應用領域研究,探索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海洋風電等鋼結構的應用新場景,擴大鋼鐵消費。二是樹立標桿,開展示范引領,進行鋼結構建筑推廣示范工程試點及政策研究。三是提升鋼結構質量,回應社會關切,梳理和完善標準體系,講好鋼結構安全故事。四是推動“一帶一路”走出去,組織龍頭企業交流海外經驗,為中國建造走出去發揮鋼結構領域的作用。
數智賦能鋼結構提質升級
安徽富煌鋼構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童敏闡述了鋼結構建筑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的優勢,包括符合產業政策發展方向、抗震性能優異、工期短、節能減排效果顯著等。童敏認為,鋼結構制造和施工企業在推動深度節能減排過程中,需系統解決多維度挑戰,從上游的綠色低碳鋼材成本和供應鏈問題,到中游的設計與技術瓶頸,再到下游的施工精度和產業工人技能短缺等問題,都需要通過技術、管理、成本和協作上的系統性革新來解決。
在全產業鏈智能化升級方面,童敏指出AI技術提供了多維度實踐方案,核心是數據驅動決策與自動化協同。在設計、制造、施工、運維等環節,AI技術可分別實現參數化優化、智能排產、實時監控、數字孿生等功能,通過深度學習、AI視覺、物聯網與云計算的融合,實現柔性制造、精益建造、智慧運維的閉環升級。
長江精工鋼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席總裁裘建華也表示,鋼結構企業應加大城市更新項目參與度,從設計生產到施工全流程提供優質服務。在技術創新方面,研發新結構體系,推廣模塊化建筑;在商業模式上,開展“EPC+O” 模式,探索鋼結構 + 光伏模式;在區域市場方面,深耕長三角、港珠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加強人才培養,數字化賦能和產業鏈整合,提升企業在城市更新市場的競爭力。鋼結構行業將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產業鏈協同為支撐,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將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