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新聞網 中國冶金報
記者 郭達清
為構建青年科技人才成長支持體系,科協頻道聯合10余家首都優秀科技期刊,共同打造“青年編委面對面”品牌學術活動,通過期刊編委、編輯部代表與青年學者的面對面深度交流,破解投稿策略、科研選題、學術倫理等關鍵難題,賦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學術成長。

“青年編委面對面”現場(點擊圖片加鏈接)
多元角色同臺,多維視角碰撞
“青年編委面對面”品牌學術活動突破傳統單向分享模式,每期邀請首都優秀科技期刊編輯部代表、編委或青年編委以及市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被托舉人共同參與討論,不同角色實現同臺對話,圍繞論文寫作、期刊匹配、審稿反饋等關鍵環節提供解決方案,讓青年科技工作者少走“彎路”。
聚焦單刊特色,提供實用指南
每期活動聚焦一本具有代表性的首都科技期刊,開展有針對性的特色問答。這種聚焦單刊的方式,能夠深入挖掘該期刊的特點和優勢,為該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實用的投稿和科研指南,幫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更精準地規劃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投稿策略,提高科研效率和投稿成功率。
“同路人”發問,直擊科研痛點
對話形式為由北京市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被托舉人向期刊發問。作為科研道路上的“同路人”,他們更理解科研人的真實困境與成長焦慮,所提問題能精準擊中痛點與關切。而編輯部代表和期刊編委、青年編委,還將提供詳盡的投稿前準備工作清單,從選題建議到寫作技巧,再到如何應對評審意見,每一環節都逐條陳列、細致講解,打通“Accept”的最后一公里,讓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能夠更順利地在優秀科技期刊上發表。
傳遞前沿資訊,助力科研選題
沙龍涵蓋了醫藥健康、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能源材料等各領域優秀期刊的編委和青年編委作為嘉賓。這些嘉賓不僅能幫助青年科技工作者破解科研難題、解答疑惑,還能直擊前沿研究熱點,幫助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更具前瞻性和創新性。
“青年編委面對面”由北京科技社團服務中心舉辦。目前,該系列已聯合《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機械工程學報》《航空學報》《煤炭學報》等10余家優秀期刊推出,相關視頻節目多平臺播出?!扒嗄昃幬鎸γ妗睂⑼ㄟ^持續的學術生態建設,以豐富的內容和實用的指導,成為服務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品牌,為青年科研人員打造一個溫暖、專業的交流平臺,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道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