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的致辭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執行會長 何文波
(2025年8月7日)

圖為何文波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浦東,隆重召開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在此,我謹代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大會組委會,向出席會議的各位嘉賓和來自全球鋼鐵業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在本次大會的準備過程中,得到了世界鋼鐵協會,東盟鋼鐵委員會、土耳其鋼鐵生產商協會以及日本鐵鋼連盟等國際行業組織的大力支持,謝謝你們的熱情參與。
中國國際鋼鐵大會自2000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了13屆,本屆是第十四屆。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繁榮而快速成長。歷屆國際鋼鐵大會都為促進中國鋼鐵工業的健康發展,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本屆大會得到了國內外和鋼鐵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和熱烈響應,圍繞科技創新主題和全球鋼鐵業共同關心的熱點話題以及未來發展趨勢,來自世界各地的業界專家、企業領袖們匯聚一堂,發表真知灼見,共謀鋼鐵未來,在當今世界復雜多變的環境下,這幾天的相聚值得格外珍惜。我相信大家都會各有所獲、滿載而歸,也預祝大家在上海有一個愉快的旅程。
近年來,我們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當今世界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變革、秩序重構的非同以往的新階段。各類足以徹底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突破性技術正在以不可預知的速度和形態被創造出來,我們長期以來所相信、所依賴的傳統觀念和基本秩序正在被顛覆,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世界,我們需要重新認識自己。鋼鐵業,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經濟發展的支柱、國家運行的基礎。而且,越是形勢復雜,越是時局多變,鋼鐵業的重要性就越發凸顯。我們雖然來自不同國家,但我們都是鋼鐵業的從業者,或是鋼鐵產業鏈上的重要一員,是鋼鐵對人類的共同使命把我們匯聚在一起。作為同行,處于不同經濟體的鋼鐵業一定會面對各自的問題,也一定會有需要我們共同面對的共同課題;必然會有一些利益沖突,但也一定會有某種共同利益值得我們探索和追求,這就是我們能坐在一起的原因,也是意義所在。只不過,形成共識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不僅要有耐心,也許還需要信仰,鋼鐵造福于人類,有無限空間,其實我們都做的不夠。做的不夠,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合作不夠。我有一個認識,面對不確定的狀態,不僅要看形勢,更要看規律,因為形勢總是會變的,沒有人能跟得上形勢,要爭取主動,發現并把握規律是根本之道。否則,你一定會失去定力,變得焦躁不安,而且于事無補。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是一個以鋼鐵生產企業為主、產業鏈各專業主體和利益相關者廣泛參加的行業組織。我們現在受會員委托,有很多工作在開展,本周在上海組織的首屆中國國際鋼鐵周就是為會員企業開展國際交流提供便利,可能做得不夠好,但這事值得做。
實際上,我今天要說的是,面對現實挑戰和未來發展,中國鋼鐵至少要從三個方面來謀劃,我們實際上也在這樣做。一是做好自身,盡最大努力把鋼鐵業自己的事辦好,讓社會喜歡,讓從業者有自豪感,受人尊重。二是促進產業鏈協同合作,要看到,經濟體系發展到今天已經很成熟了,很多機會存在于產業之間,原來看不到,也看不上,現在花功夫,打通了,機會就來了。三是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做推動世界鋼鐵技術進步的驅動者。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中國的既定國策,鋼鐵業要成為積極的行動者。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同樣離不開鋼鐵這一基石。
下面用幾分鐘時間從裝備升級,產品創新和清潔生產的實踐回顧一下中國鋼鐵是在怎樣解決自身問題的。
近十年來,隨著中國第十三和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實施,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中國鋼鐵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個方向上都有了顯著的進步。品種上全面滿足了下游產業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的需求,環境標準和實際水平都已躍升為世界鋼鐵業前列。當然,無論是高端化、智能化還是綠色化,都必然地伴隨著巨額資金的投入。
首先,通過十年來大規模的技術和裝備更新以及流程和布局調整,中國鋼鐵的生產水平和競爭力得以全面改觀。從2016年起至今,中國鋼鐵共投資了1.2萬億人民幣干了一件事,我們稱之為“產能置換”,也即用全新的產能替代舊產能。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已經完成了近3億噸產能重置(到去年年底煉鋼產能完成2.88億噸)。這種規模的產能重置意義重大,全行業的空間布局和流程布局得到了根本改善,這是通常的技術改造努力所無法達到的。這是集中了包括我們自己創造的新技術在內的當代世界鋼鐵最先進生產技術和裝備的綜合運用和整體集成,本質上是實現了一代人的技術夢想。作為結果,在全面提高品質的同時,能效水平和環境水平顯著改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這也意味著行業成本競爭力的顯著增強。有了這個基礎,中國史無前例的基礎設施建設才得以有效實施,這樣的中國鋼鐵也在支撐著中國制造走遍全球。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在近十年里,中國鋼鐵的下游產業在很多領域,例如汽車、電力、新能源、高速鐵路等,也都成為全球領先者,不僅是規模領先,而且是技術領先。這些產業對鋼鐵材料提出的要求本身就代表著世界鋼鐵技術開發的方向,這與原來的材料國產化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在這個水平上,作為上下游合作創新的成果,在鋼鐵產品上,由中國鋼鐵企業推出的世界首發產品越來越多。而且,這種創新的根本驅動力是來自于中國自身需求的高端化。這是個重要的轉變。近十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的研發經費支出累計超過1萬億人民幣。
以上,我介紹了中國鋼鐵通過大規模產能重置、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等措施,大幅提高了產品競爭力。這里我還要告訴大家,這些產品也是在世界最清潔的生產線上生產出來的。因為,從2020年起,中國鋼鐵開始全面啟動“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到6月30日,有近6億噸(實際上是5.98億噸)鋼鐵產能已經完成了全過程的超低排放改造公示。預計到今年年底,將如期完成原定目標,即到2025年底,對全部產能的80%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并達到新的排放標準。這個標準,是中國自身對鋼鐵生產過程提出的,世界上目前為止最嚴苛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為此,鋼鐵行業僅針對超低排放所增加的資金投入已超過3000億人民幣。
除此之外,中國鋼鐵在低碳發展上已經展開了全方位的行動。作為基礎工作,推進“極致能效”的鋼鐵極致能效工程能效標桿三年行動今年是第三年,受到會員企業和產業鏈成員的廣泛歡迎,這是一項務實的工作,而且是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一項工作,沒有理由搞不好。作為鋼鐵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基礎的EPD(環境產品聲明)平臺建設進展迅速,已成為世界最具時效性、產品樣本最豐富的重要發布平臺。同時,積極開展數據平臺的國際互認工作,已與多國簽署數據互認協議。這是個公共產品。
作為世界鋼鐵的前瞻性工作,我們基于3.3億噸鋼鐵產能的基礎數據,研究并發布了中國低碳排放鋼評價標準。此標準獲得多個國際專業組織的認可,并作為研究基礎和核算方法被加以采用。在此方面,我們與世界鋼協和世貿組織等多類機構保持了良好的溝通。這項工作還在繼續??傊?,推動世界鋼鐵業技術進步,加速鋼鐵綠色低碳進程,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承諾,我們說到做到。
以上談的都是成果,事實上,伴隨著這些成果,帶來的問題也是極具挑戰性的,而且這些問題很多是鋼鐵業的共性問題。比如,有能力解決裝備升級問題,也要有辦法解決產能退出問題;有能力將環境標準提上去,也要有辦法把環保成本降下去;既要想辦法讓低碳流程得到較快的發展,又要有辦法鼓勵高碳流程最大限度降碳;有能力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也要有辦法平衡鋼鐵業從業者的就業壓力。如此等等,可以列出一張長長的清單,也許會比成果清單還要長。
回到國際交流這個話題,今天的會議很有意義。但國際交流不止于會議,更不止于今天的會議。作為中國鋼鐵協會,我們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多種形式的、盡可能方便的交流合作平臺。
在本次大會上,東盟鋼鐵委員會代表、日本鐵鋼連盟代表、土耳其鋼鐵生產商協會代表都將做大會交流。去年11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東盟鋼鐵委員會一起在泰國曼谷舉辦了首屆中國/東盟鋼鐵技術交流會。這是在原來例行的中國東盟鋼鐵交流會基礎上舉辦的專注于鋼鐵新技術、促進雙方和多方技術合作的交流會,原有交流會已經舉辦了18屆。在這次技術交流會上,雙方對鋼鐵工業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實現綠色發展的有效路徑和關鍵技術進行了全方位、多專業的研討交流,中方參與交流的人員來自鋼鐵企業以及研究機構、大學、技術裝備供應商、節能環保和信息技術等專業機構和企業。下個月,將在馬來西亞舉辦第二屆技術交流會,交流內容將進一步擴展到智能化領域。
今年3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日本鐵鋼連盟在中國武漢共同舉辦了第十五屆中日鋼鐵節能環保技術交流會。這個以節能環保為主題的交流會始于2005年,在中日兩國輪流召開,專業的技術報告、連續的主題交流和現場實地考察,對雙方企業和科技人員增進相互了解,多角度認識和理解鋼鐵業共性課題,正確把握世界鋼鐵節能環保技術進步趨勢提供了有效幫助。
我們愿與世界各地鋼鐵行業的各類組織建立交流合作關系,就雙方或多方共同關心的話題展開討論。通過交流,促進合作。
各位嘉賓、朋友們,鋼鐵產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不僅是中國鋼鐵面臨的現實課題,也是世界鋼鐵面臨的共同課題。中國鋼鐵愿與全球鋼鐵業的同仁們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以科技創新為根本動力,積極探索國際合作的新方式、新渠道、新空間,為鋼鐵業的健康發展和持續繁榮作出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