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蘇亞紅 報道
為助推鋼鐵企業的安全管理實踐工作,近日,中國冶金報社記者專訪了德實盛(上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dss+)專家盧春江。針對目前中國鋼企安全管理現狀,盧春江給出了多項建議。
盧春江表示,目前鋼企安全管理正從被動合規向主動防范轉型,為此,dss+開展多方調研,為鋼企打造出一套“風險具象化+風險顯性化+體系融合”的三維升級路徑,以化解當前鋼企存在的風險認知與落地脫節、系統分析與行為轉化斷層、管理體系與日常運營割裂等矛盾,助推企業安全管理升級。
盧春江認為,鋼企在進行風險識別時,應實現風險的具象化。鋼企的安全管理者需清晰回答風險位置、觸發時間、具體成因及防控措施,形成具體的風險報告。如果僅有抽象、模糊的分析,管控工作將難以切實推進。當前,許多鋼企仍采用“第三方為主+企業為輔”的分析模式,僅能滿足合規要求,無法實現風險具象化。對此,鋼企要提高在安全風險分析上的參與度,從輔助角色轉向主導角色。此外,由于風險管控具有復雜性的特征,短期的分析難以窮盡所有風險,因此鋼企要持續進行風險識別,明確風險管控的重點,統籌資源分配。
盧春江指出,部分鋼企雖然具備詳實的安全風險分析報告,但仍無法實現管控目標。這是由于鋼企的安全管理者與操作人員還未能充分理解報告的內容。因而,鋼企應加強主動式訓練,實現風險的顯性化。所謂的風險顯性化,即是要求鋼企將寫在文本上的風險轉化為員工的自主認知。為達成這一目標,主動式的訓練是最好的方法。這種訓練相比于傳統的授課式培訓,能夠更加深入到鋼企員工的日常工作中,激發他們的參與感,使其主動思考與實踐,如此一來,在日常生產中也能夠實現風險意識常態化。
對于如何將風險管控思想融入日常生產,盧春江建議鋼企應固化流程,實現安全管理體系化融合。從操作層來看,鋼企員工在作業前應主動評估操作存在的風險。從管理層面來看,鋼企在進行安全檢查時,應該核查保護措施是否有效,并固化風險防范措施,形成一套清晰、有效的流程。盧春江還強調,在這一過程中,鋼企要注意制度保障和動態優化這兩大問題。鋼企可以在發布相關制度的同時,建立安全履職機制,督促全員踐行。此外,鋼企還可以將管控指標量化,如實時監測煉鋼廠中溫度、氣體濃度等環境指標及人員活動軌跡、裝備佩戴狀態等人員行為指標,實施動態管理。
最后,盧春江表示,鋼企安全管理升級離不開系統化的思維,“風險具象化—顯性化—體系化”的遞進路徑可以為鋼鐵企業提供參考,幫助鋼鐵企業安全管理實現從“合規達標”到“主動防范”的跨越,最終完成從成本中心到價值創造的質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