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通訊員 孫儷蕓
作為冶金行業綠色轉型的推動者,中冶京誠始終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極致能效為目標,在推動低碳發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近年來,聚焦轉爐煙氣余熱回收、資源循環利用與智能化升級,中冶京誠以多項國際領先技術成果,為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京誠方案”。

圖為中冶京誠余熱回收項目現場。 (中冶京誠 供圖)
助力鋼企“廢熱轉寶”
鋼鐵行業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型行業,轉爐冶煉過程中產生的煙氣余熱曾被視為難以回收的“廢熱”。傳統濕法除塵工藝不僅造成大量中低溫余熱浪費,而且煤氣含水量高、熱值低,會增加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中冶京誠以轉爐煙氣隔爆型中低溫余熱回收技術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針對800℃以下煙氣余熱難以有效回收的行業痛點,該公司技術團隊自主研發“主動防爆+被動泄爆”技術體系,通過高溫火種捕集、寬流道對流換熱等核心裝置,實現轉爐煙氣全余熱安全回收,將出口煙氣溫度從800℃降至180℃,噸鋼蒸汽回收量提升55%以上,轉爐外送蒸汽增加40%~60%,助力鋼企徹底告別傳統濕法工藝的“高耗水、高維護”難題。
在建龍西林鋼鐵示范項目中,該技術可回收干態灰5.56千克/噸鋼,蒸汽量增加40%以上,直接創造噸鋼收益10元~15元;噸鋼工序能耗降低5千克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3千克,相當于每年為一座千萬噸級鋼廠減排二氧化碳13萬噸。該技術獲評2024年冶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打造“零廢棄”生態鏈條
綠色轉型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對全產業鏈資源效率的重構。以轉爐煙塵治理為突破口,中冶京誠構建了“能效提升、污染控制、資源再生”三位一體的循環體系。
傳統轉爐煙塵因含重金屬、顆粒成分復雜,處理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中冶京誠通過干法除塵與大顆?;以都夹g,實現煙塵全干態回收,灰渣直送轉爐回用,每年可減少固廢產生量數萬噸。此外,該公司技術團隊創新研發的微徑顆粒分離技術,將粉塵中的金屬高效提取,轉化為高附加值原料,真正讓“垃圾”變“資源”。
針對鋼鐵行業水資源消耗大的痛點,該公司技術團隊將余熱回收系統與節水工藝深度耦合。通過飽和蒸汽發電技術,不僅解決了低溫腐蝕難題,還將工藝用水量顯著降低,助力鋼企年節水量大幅攀升。這一技術符合《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中“全流程治理”的要求,助力行業用水減量化、廢水資源化。
構建“低碳熱力元宇宙”
在數字經濟與“雙碳”目標交匯的背景下,中冶京誠以智能化手段推動綠色技術再升級。
該公司技術團隊推動科技與智能深度融合,注入耦合轉爐煙氣余熱回收技術的自動化控制系統,打造“一站式數字化服務平臺”,實現能源管理、污染監控、生產流程智能化;通過物聯網與AI算法,實時分析轉爐煙氣溫度、壓力、成分等上千組數據,動態優化余熱回收效率;以數字化為紐帶,推動“技術—產業—區域”協同發展,深度踐行“現場循環市場”發展策略。
站在“十四五”收官與“雙碳”目標深化推進的關鍵節點,中冶京誠將繼續以技術引領為核心,圍繞極致能效、生態構建、全球服務,助力鋼鐵行業綠色升級,同時,加速推進氫能冶煉、碳捕集等前沿技術研發工作,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