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通訊員 呂相如 別程程 李宏偉
重慶鋼鐵(重鋼)作為中國西南地區最重要的鋼鐵企業之一,近年來在品牌建設方面積極探索,形成了以綠色低碳、智能制造、文化傳承為核心的品牌發展路徑。在鋼鐵行業的廣袤版圖中,重慶鋼鐵正以堅定的步伐,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品牌建設之路。2024年以來,一系列生動實踐在這片鋼鐵熱土上展開,為其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內涵。

圖為重慶鋼鐵厚板產線。 (呂相如 攝)
智慧轉型,筑牢品牌根基。走進重慶鋼鐵的智慧指揮中心,仿佛踏入了未來工廠的核心:巨大的屏幕上,從煉鐵到煉鋼再到軋鋼的生產數據如跳動的音符,清晰而有序地呈現著……在這里,工作人員輕點鼠標,便能遠程掌控生產的每一個細節。曾經高風險的工作,如今由靈活的機器手臂精準完成。智能化改造已如春風化雨,融入企業的每一處脈絡。
重慶鋼鐵在開發經營管控智慧平臺系統方面也下足了功夫。目前該系統已成功上線,它宛如企業的“智慧大腦”,重構了信息化應用場景及功能,將經營管理、制造運行、現場生產執行等業務需求緊密融合。產、供、銷業務在平臺上全面整合貫通,全工序運行狀態實時監測得以實現。通過打造智慧平臺系統,重慶鋼鐵實現了從傳統生產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的華麗轉身,熠熠生輝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新品研發,拓展品牌版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新產品研發是企業拓展品牌版圖的有力武器。重慶鋼鐵近年來在這方面成績斐然,耐候結構鋼的成功研發便是一個生動案例。
耐候鋼的免涂裝特性符合綠色建筑和可持續發展的趨勢,有助于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但耐候鋼對鋼材的耐腐蝕性能、強度和延伸性有著極高要求,為保證鋼材耐腐蝕性指數大于6.5,需要加入較多Ni、Cr、Cu,同時需要保證鋼材焊接性能及高強度及低屈強比,生產難度極大。重慶鋼鐵的研發團隊不畏挑戰,經過無數次的實驗與探索,終于成功制成了Q235NHC、Q235NHD、Q235NHE、Q355NHC、Q355NHE、Q355GNHC、Q415NHC等具有良好耐大氣腐蝕能力及高強度、低屈強比、良好韌性特點的產品,實現了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突破。這款新產品一經推出,便在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它不僅滿足了用戶對免涂裝耐候鋼材需求,更為重慶鋼鐵贏得了新的市場份額。2024年,重慶鋼鐵耐候鋼拓展量達到7萬余噸,用戶對產品的質量和企業供貨能力贊不絕口 。
此外,重慶鋼鐵還先后開發生產了 Q355GJC、Q420GJC系列新國標高性能建筑結構鋼板,Q345qD、Q370qE鐵標橋梁鋼,Q390NB、Q420NDZ25風電鋼等新品種,這些新產品廣泛應用于橋梁、高層建筑、鍋爐、容器罐體制造、鋼結構、冷軋壓延、直鍍鋅原料等多個領域,憑借出色的性能和質量,受到了市場廣泛青睞,進一步豐富了 “三峰” 品牌的產品矩陣,拓展了品牌的應用領域和市場影響力。
重大項目,彰顯品牌實力。2024 年以來,重慶鋼鐵積極投身國家重大重點工程建設,以優質的品牌產品展現企業實力。
在達萬高速災后搶險項目中,重慶鋼鐵同樣表現出色。2024年7月份,達州至萬州高速公路魏興互通達州至開江方向約200米處,部分橋面出現坍塌。事故發生后,急需500余噸鋼板,用于制作搶險項目的橋梁鋼構件。災情就是命令,救援就是責任。重慶鋼鐵產銷研小組接到任務后緊急部署,立即調整生產方案和物流方案,將所有材料的交期壓縮到最短極限。在供貨過程中,重慶鋼鐵產銷研團隊緊密協作,在質量設計、組板排產、軋鋼控制等環節嚴密把控,交貨時間從預期的25天縮短至10天,產品質量和交付效率得到用戶高度肯定,贏得了用戶的信任及口碑。搶險項目負責人表示:“重慶鋼鐵鋼材供應速度超出預期?!?/div>
從智慧轉型到新品研發,再到助力重大項目建設,重慶鋼鐵在品牌建設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讓“三峰”品牌逐漸成長為鋼鐵行業的璀璨之星。在未來的征程中,重慶鋼鐵將繼續秉持創新與品質的理念,書寫更加輝煌的品牌篇章。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張雨恬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