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煉鋼生產現場,行車設備串聯起轉爐、連鑄機等核心工序,是維系生產節奏的物流“大動脈”。這條“大動脈”一旦出現問題,將使煉鋼生產物流“栓塞”,可能導致連鑄機降檔減產、連鑄機停澆,甚至引發整條產線的生產中斷。寶武集團中南股份煉鋼廠通過運用“智能哨兵”熱成像儀,為煉鋼行車安全護航,為生產穩定筑牢根基。
分秒必爭背后的隱憂
對于行車維檢員來說,每一次設備故障警報都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役。工作群里彈出的故障信息、手機里驟然響起的急促鈴聲,都意味著必須立刻奔赴現場。老維檢師傅們常說:“排查故障就像中醫‘望聞問切’:看設備是否異常震動,聞是否有焦糊氣味,摸軸承是否發燙,再結合設備原理分析?!边@套傳承多年的經驗法,雖能解決大部分問題,卻也存在局限:當故障點隱藏在復雜的電氣線路或精密部件中時,人工排查如同“大海撈針”,耗時耗力不說,更可能因延誤導致生產損失。
熱成像儀成為維檢“新利器”
面對這一挑戰,煉鋼廠公輔車間行車維檢團隊亮出了“科技法寶”:熱成像儀。這個看似普通的“紅外相機”,實則是設備的“體溫檢測師”:它通過捕捉物體表面發出的紅外輻射,將肉眼不可見的溫度差異轉化為彩色圖像,讓隱藏的熱隱患“無所遁形”。從-20℃到1500℃的超寬量程、±2℃的高精度檢測,讓它能在設備運行狀態下“非接觸式”掃描,既不影響生產,又能快速鎖定異常溫升點,將故障排查從“經驗摸索”升級為“精準定位”。
目前,熱成像儀在電機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制動系統、電纜端子等行車設備的核心系統日常點檢中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個局部異常,溫度上升,在熱成像儀掃描下,這些“潛伏”的熱點清晰可見,能第一時間“揪出”隱患,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從“應急檢測”到“體系化管理”
2月23日,維檢員巡檢84號大車時,發現其運行偶發停滯。傳統排查需逐項檢查機械傳動部件,耗時長,用熱成像儀一掃,電機外殼明顯異常發熱,進一步拆解發現,西南電機電纜兩相電源線線耳松動,若不及時緊固,可能引發短路停機。4月29日,18號車主起升2號調壓裝置的排查更驗證了熱成像儀的“預判力”:掃描中,一根電纜溫度高達70℃(正常僅37℃),經確認是線耳壓緊不牢所致。團隊立即切換備用裝置保障生產,待停機時徹底檢修,避免了電纜過熱起火、設備損壞的重大事故。
熱成像儀的價值,不僅在于單次故障的快速解決,更在于構建起“預防性維護”的全新體系。公輔車間將其納入設備定期維護計劃:每季度全面掃描關鍵部位,高溫季、連續生產期加密檢測頻次;同時建立設備溫度數據庫,通過歷史數據對比,精準識別溫度異常趨勢。這種“數據驅動+科技檢測”的模式,讓設備管理從“救火式”轉向“前瞻式”。
熱成像儀用精準的溫度數據說話,用快速的隱患排查護航,讓行車設備“少生病、晚生病、生小病”,成為煉鋼物流線上的“智能哨兵”,為生產穩定筑牢根基。 (李學明 黃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