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寶武集團中南股份軋材廠棒三線以滿格的戰斗力按下生產“快進鍵”,在高溫與高強度生產的雙重考驗下,搶抓市場機遇,主動作為,以“極致效率、極致能耗”為目標,以精細化的管理為抓手,推動各項指標取得新突破,實現三季度“開門紅”。
破瓶頸、縮時間,生產效能再提升
為實現效率最大化,棒三線從流程優化、技術攻關、高效協同三方面精準發力,通過精密部署各崗位協同,工藝換輥槽時間由20分鐘縮減到10分鐘,改規格檢修從平均3小時縮短到2小時。針對品種材軋制效率低的瓶頸,技術團隊經過持續攻關與改進,產能均達到了常規材90%以上的效率,打破了長期制約產能的“卡脖子”難題。在軋制28—40大規格時,原12#電機因轉速過高自動降速影響生產節奏,團隊通過電機適配調整,將其改至9#、10#電機使用,線速度顯著提升,機時產量增加5支/小時,產能得到最大限度釋放。為配合營銷規格品種需要,換規格次數由原來的7次增加到9次,棒三線追求極致效率,在時間的節約與效率的提升下,7月生產攀上新高峰。
摳細節、降損耗,核心指標齊進步
圍繞成材率、作業率、負偏差三大核心指標,棒三線從細節入手深耕增效,針對大規格軋制時3#飛剪切頭偏長,改短又容易帶頭堆鋼的問題,技術團隊組織進行改良,將3#剪壓頭裝置由直線改為L形,再調整剪切長度,使每支坯切廢降低了4公斤,實重成材率提升了0.15%,同時解決堆鋼問題,作業率92.10%創歷史最優水平。在負偏差控制方面,棒三線以提升窄帶化控制水平為方向,通過優化改善軋輥冷卻與精軋料型,形成一套標準化調整與控制方法,推動負偏差控制命中率穩步提升,為成本管控筑牢堅實基礎。
精細算、控消耗,工序能耗創新低
在追求“極致能耗”的道路上,棒三線精細計算、嚴控消耗,利用檢修時間對各壓縮空氣漏氣點進行處理,減少壓縮空氣用量,降低能源浪費;利用改規格或定修時間有計劃消化冷坯,降低冷坯入爐對煤氣單耗的影響;同時,將生產及檢修安排和煉鋼連鑄機同步,提高鋼坯入爐溫度;均衡粗軋各主軋機壓下量,鋼坯出爐溫度小幅下降5-10℃。經過一系列的精準施策,7月份棒三線工序能耗以6.00kgce/t,打破2025年6月6.553kgce/t最優紀錄,助力節能降耗再上新的臺階。
接下來,棒三線將以三季度“開門紅”的強勁勢頭,持續深化算賬經營,精益管理,加速創新創效,進一步最細做優各項生產指標,向著更高效率、更低能耗、更優質量全力沖刺,為公司產品轉型升級發展再立新功。(李麗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