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鋼鐵煉鋼廠行車車間直面挑戰,勇接“軍令狀”組建技術骨干+一線操作工的攻堅小組聚焦進料兌鐵、廢鋼裝斗兩大核心環節以技術創新為利刃以降本增效為導向全力投入到提升生產效能的攻堅行動中用實際行動踐行“百千萬”工程中,“狠抓重點改善項目激發崗位創新活力”的要求
技術賦能縮短進料兌鐵時間
“進料兌鐵時間還可以再縮短!”接到任務后,行車車間抽調技術骨干與資深操作工組成專項團隊,對全流程深度復盤。
轉爐激光定位技術精準標注大車位置、鐵包高度,為廢鋼裝斗提供數據支撐。乙班輪班長朱本華扎根現場,手持秒表錄制操作視頻,逐幀分析軌跡。
通過持續優化截至6月底廢鋼轉斗時間控制在50秒進料步驟縮短20秒每爐進料兌鐵吊運時間降至3.17分鐘吊運作業綜合效率提升26.28%顯著增強了班組戰斗活力
自主創新研發降本實用工具
“省下的都是利潤”,這是車間骨干們常掛在嘴邊的話。
針對45t行車因發坯過慢影響生產節奏的難題,他們找來設備技術員一起商量,制圖設計、加工制作,拿現場的情況一遍遍地試,最后搗鼓出吸鐵盤掛取更換工具,一用還真能行。
該工具每年節約工時費14.89萬元,成為崗位創新創效的典型案例。
打破常規創新檢修思維模式
車間設備檢修人員也沒閑著,面對350t行車主鉤鋼絲繩,他們敢想敢干,打破了到期就換的老規矩,用“動態監測+延期使用”的新思路,給鋼絲繩做“體檢”,依據國標對鋼絲繩進行專業檢測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科學確定延期使用時長。
截至6月,6臺行車的鋼絲繩能用15個月了,壽命長了25%年節約成本29.96萬元.為設備管理提供了創新范本。
從流程優化到工具研發,從設備維護到效能提升,行車車間以創新為刃在“百千萬”工程中交出滿意答卷,為公司降本增效攻堅戰注入強勁動力。(胡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