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青年創新意識、激發青年創新活力,首鋼煉鋼作業部深入開展青年創新“雙爭”活動,為青年搭建成長成才平臺。煉鋼青年積極響應號召,爭創青年創新團隊、爭當青年創新先鋒,從現場“小改造”出發,從身邊“小問題”入手,開拓思路,勇于創新實踐,針對大包機器人運行中的痛點難點、瓶頸問題,主動揭榜,迎難而上。查根源,定措施,科學論證,反復驗證,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攻關成果。
今天,筆者帶大家走進首鋼煉鋼作業部“集結號”青年創新團隊,分享他們的攻關經驗和創新成果。
“集結號”青年創新團隊
煉鋼作業部“集結號”青年創新團隊是一支基于現場問題篤行創新,以實現連鑄大包機器人設備智能化為目標的團隊。團隊以高勇為帶頭人,由崔從義、何俊東、孔令秀、宋新江、畢曉亮、孟令朋等來自二煉鋼板坯作業區8名骨干成員組成。
攻關團隊堅持“做正確而困難的事必有所得”的信念,面對制約板坯連鑄機大包機器人作業成功率的現場難題,以創新為突破口,打破固有思維,在勇毅前行中劈開荊棘,于艱難跋涉里開辟出獨屬自己的拼搏之路。
明確目標 靶向施策


改善機器人運行環境
隨著數字化轉型升級加速,煉鋼作業部迎頭趕上,快速推進設備智能化創新升級之路。
二煉鋼產線連鑄工序大包機器人的開發與應用,在提升生產效率,降低作業環境安全風險,改善職工勞動強度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由于大包機器人是新型智能化設備,而現場環境復雜多變,易造成大包機器人在作業時發生故障,不僅增加崗位機清的勞動強度和制造成本,還影響生產連續性及穩定性。
為提升大包機器人作業成功率,保障鑄機工序運行順穩,在高勇的帶領下,青年創新攻關團隊決定進行攻關。團隊成員間相互鼓勁,針對新設備、新工藝開啟了“頭腦風暴”。他們集思廣益,反復論證,很快針對大包機器人當前存在的問題點,找到了初步攻關方向:
1 生產準確細致化。團隊各成員明確責任,分工行動,陸續制作機械手套管的限位擋板,調整改善現場設備設施位置,有效避免障礙物對機器人運行的影響。
2 機器人運行過程精細化。團隊成員積極與設備專業溝通協調,實現崗位人員的經驗操作變為精準控制,從設備技術、設備運行角度有效提升機器人動態運行精準化。
聚焦痛點 協同發力


大包機器人在上線前,連鑄區域工藝操作主要是圍繞傳統機械手展開。為不斷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煉鋼作業部加快設備轉型升級步伐,引入先進的大包水口自動機器人。為實現新設備新工藝與現場實際深度融合,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攻關團隊與作業區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探討,群策群力,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在經驗里提煉最優操作工藝,在保證機器人穩定運行的同時,不斷提升鑄機產品質量。
沖擊區內結殼是難度最大的問題。優化初期,團隊成員始終圍繞在覆蓋劑的加入數量及成分上優化調整,雖然團隊付出大量努力,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面對難題,團隊成員沒有灰心,大家互相鼓勵,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經過反復討論后,決定對覆蓋劑的加入進行調整,并持續優化中包包蓋形狀。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個月的摸索與論證,團隊成員在傳統操作經驗中不斷完善優化,擺在面前的難題一一化解。
提煉做法 精準操作
為了保證不同的操作者的無差別操作,團隊成員不斷摸索,尋求最有效的操作手法,并將其固化。在試驗班組開展操作跟蹤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大包機器人作業成功率明顯提高。團隊將總結的操作經驗推廣至全作業區,實現大包機器人標準化操作,形成了人機的完美融合,機器人運行穩定性持續提升。
注重協同 穩步提升

攻關改善是一個持續、循環的過程,零風險、零事故、高效率永遠是煉鋼作業部青年創新團隊不斷追求的目標。有發現問題的“眼”,有改善問題的“心”,團結協作,保質量,提效率,創效益,是團隊始終奮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