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邵啟明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南鋼生態濕地園內的蘆葦蕩和水面上時,灰椋鳥便成群結隊地飛來,它們吱吱的叫聲清脆悅耳,為寧靜的濕地增添了幾分生機。蒼鷺則像一位優雅的舞者,單腿獨立在水邊,長脖子縮成“S”形,耐心等待獵物的出現,一旦發現目標,便迅速彈射出去,扎入水中,轉眼間便叼起一條小魚。紅嘴椋鳥在蘆葦蕩中穿梭,它們紅艷的嘴巴和修長的身形格外引人注目……這些鳥類在南鋼生態濕地園內自由自在地生活著,或覓食、或嬉戲、或飛翔,共同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生態畫卷。長江之畔,這座占地70萬平方米的生態濕地園正奏響著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共生的華美樂章。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解鎖南鋼如何以高端產品創新為引擎、以“智改數轉”賦能、以綠色低碳為底色,探索出鋼企與城市共生共榮的點“綠”成“金”路徑。
環保升級——
低耗、低排、高效,樹立“高智綠”標桿
如何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只有探索多樣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才能不斷塑造經濟發展的綠色新動能、新優勢。南鋼黨委書記、董事長黃一新提出,要超前規劃,主動作為,做全球綠色鋼鐵的先行者。
“用礦不見礦、用煤不見煤、運料不見料、出鐵不見鐵、綠葉不見塵?!弊哌M如今的南鋼,人們對傳統鋼廠的認知被完全顛覆。這背后是南鋼累計投入130億元,實施100余項環保治理、超低排放改造和環境提升項目的成果,是從打造長江邊的“鋼廠綠肺”到行業首創鋼渣全量化利用工藝、從“負能煉鋼”技術輸出到智慧環保平臺建設的實踐。
南鋼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設備,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全面提升產業“含綠量”和發展“含金量”,通過全流程、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實現了從“治污”到“提質”、從“達標”到“領跑”的跨越。憑借在環保領域的卓越表現,南鋼獲評為江蘇省首家“長流程鋼鐵環??冃級企業”。
南鋼人用行動證明:環保升級,不是成本而是投資,不是負擔而是機遇。
能源革命——
集中、集約、集聚,激活低碳發展新動能
南鋼以打造“美麗的都市型綠色鋼廠”為目標,將低碳綠色循環發展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通過數智化升級與新能源布局,構建“極致能效+清潔能源”雙輪驅動的能源體系,并與周邊企業開展能源互供、協同降耗,實現從“高載能”到“高效能”的蝶變。
南鋼建設了第3代智慧能源一體化平臺,采用“六橫六縱”協同管控模式,不斷提高綠色能源供應能力,構建了光伏發電、智慧存儲“源網荷儲”一體化系統,實現區域協同降碳;自主研發改造新能源電動火車,內部運輸陸續采用電動重卡。
南鋼明確2030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推動“五鏈聯動”——打造碳產品鏈、培育碳服務鏈、延伸碳產業鏈、深化碳金融鏈、構建碳耦合鏈,著力構建完善碳管理體系,發布盤條、厚鋼板等產品EPD(環境產品聲明)報告,推動鋼鐵產品LCA(生命周期評價)平臺、鋼鐵行業碳因子庫及CBAM(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數字化系統落地。2024年,南鋼入選江蘇省首批碳達峰、碳中和試點企業及2024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
南鋼人用行動證明:綠色低碳不是成本,而是通往未來的“船票”。
綠色產業——
整合、聯合、融合,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南鋼積極踐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全力構建全流程、全業務覆蓋的低碳生態,做全球綠色鋼鐵的先行者”為低碳發展愿景。在中信集團實業“星鏈”工程中,南鋼圍繞鋼鐵主業,開展傳統產業“煥星”、新興產業“造星”、未來產業“探星”三大行動,在新產業領域著力構建產業鏈、智造服務、綠色低碳三大新興產業生態。
其中,在綠色低碳生態中,南鋼持續圍繞“雙碳”目標,以工業環保綜合服務為核心,提升綠色低碳生產技術、綜合運營服務水平,向以工業治理為主、以能源為輔的工業綠色發展綜合服務商轉型,做強“環保治理+再生材料+能源優化”環境生態平臺,實現產業與服務、供應鏈與價值鏈的高度融合,同步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小巨人”企業。南鋼培育了柏中環境、中荷環保、金瀚環保、金燦能源等核心企業,涵蓋水廢、固廢、氣廢處理及能源領域,項目遍布全國26個省份,成為行業領先的環境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
南鋼人用行動證明:產業綠色化是發展底色,綠色產業化是實現韌性成長的必然。
工業旅游——
品質、品位、品牌,鍛造文旅“出圈”新名片
“來賓朋友們,我是數字員工小南,歡迎來到未來鋼鐵智造館!”伴隨南鋼虛擬導游的聲音,游客戴上VR(虛擬現實)眼鏡,乘坐云上行車培訓仿真器,體驗鋼鐵搬運的震撼場景。
南鋼創新打造“紅色鋼鐵文化+藍色智慧鋼鐵+綠色生態文化”三位一體模式,破解工業旅游同質化困局,變身全國工業旅游示范基地。漫步濱江生態濕地園,3公里長江岸線綠意盎然,數十種鳥兒棲息于此,高爐下生態跑道負氧離子“爆表”;同心圓動物園里,游客與藍孔雀、梅花鹿、鸚鵡、松鼠等“小居民們”親密互動;黨建陳列館成為游客學習黨史、傳承紅色基因的基地;在智慧運營中心,42米長的巨屏實時跳動著代表“高智綠”的運行數據;文體公園里新建了具備國際賽事標準的游泳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網球館,以及健身房和瑜伽館、7人制足球場,可滿足不同年齡、不同興趣愛好人群的運動需求;鋼鐵博物館、霸王山紀念館、影劇院、停車場、充電站、智慧廣場等一應俱全……這不是城市公園,而是南鋼的日常圖景。
廠區變景區,生產線變風景線。南鋼精心制訂“一園三區九核N點”旅游規劃,做到四季常綠、四季有花,廠區綠化率超過37%。憑借在工業旅游與文化旅游數字化融合方面的創新實踐,南鋼入選全國2024年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示范十佳案例、全國首批“新四類”環保設施開放單位,正在向國家4A級旅游景區邁進。
南鋼人用行動證明:共生共榮的都市型生態鋼廠,可以做到“我家大門常打開”。
鋼花與鮮花齊綻,產線與生態共榮,這就是南鋼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