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溫兆龍
春風又綠山城。在本鋼板材廠區內,新綠與鋼花共舞,花木蔥蘢,綠意盎然。這座承載著厚重工業記憶的鋼鐵基地,正以破繭成蝶的勇氣,譜寫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綠色篇章。
匠心筑基
花園式工廠的“四化”征程
在本鋼板材公司廠容環境整治工作推進組,123項建設任務如星辰列陣,花園式工廠的“四化”(美化、綠化、景觀化、人性化)工程正在重塑本鋼板材廠區的“綠色基因”:2萬余噸脫硫石膏在轟鳴聲中清運完畢,400余平方米的建筑物褪去銹色重披新裝;2025年內列入大修計劃道路有8條,總面積10萬余平方米,目前濱河路團山段已按計劃完成大修并通車。
“以前,經過冷軋總廠一冷硅鋼后部區域,渣土車揚起的灰塵能迷了眼?!币幻T車經過的職工指著整改后的區域感慨道。如今,這片曾經堆存3萬余立方米施工渣土的區域,已外排渣土1090車、倒運沉泥493車,并組織綠化客土40車,“情況正一點點地變好”。此外,在本鋼板材特鋼事業部老電爐區域,200余棵銀杏樹在3000余平方米的土地上扎根,見證著從廢鋼堆場到生態綠洲的蛻變。
在這場綠色革命中,基層“廠域景窗”如雨后春筍:本鋼浦項機關樓前、廠房周邊空地被改造成“口袋花園”;板材冷軋總廠清理廢巖棉18噸、粉刷建筑物2600平方米;板材煉鐵總廠對4100平方米閑置空地實施綠化;板材能源管控中心260余名黨員在“紅色引領見行動”主題黨日活動中揮汗如雨,種植40株苗木、恢復綠地200平方米……這是“鋼鐵森林”生生不息的綠色希望。
制度賦能
生態環境治理的硬核“紅線”
在本鋼板材能源管控中心(低碳環保中心)集控大廳,大屏幕上跳動的不僅有生產數據,還有環境治理的“三色預警”。本鋼板材公司紀委實施的“紅黃藍”分級督辦機制,使本鋼集團通報的30項廠容環境問題有了可視化進度條。當《板材公司環境治理專項督查工作方案》《板材公司設備系統現場環境治理實施方案》《板材公司生產作業現場環境管理標準》形成制度閉環,該公司各部門、廠礦在生態治理的共同目標下,協同聯動,構建起更加緊密的環保協作體系。
“以前,施工隊撤離后,綠化恢復總是慢半拍?!北句摪宀哪茉垂芸刂行模ǖ吞辑h保中心)相關負責人展示著各項目進度圖,“現在,每個項目都有專人負責跟進,從施工到綠化恢復全程監管,確保無縫銜接?!敝贫葎撔录ぐl的治理效能令人驚嘆:濱河路、團山路的綠化景觀,如今已成為板材廠區工業旅游的主要線路;本鋼板材各單位自查的1423項問題清單已整改完成698項,剩余725項已制訂整改方案。當廠區1.5萬平方米施工還綠面積化作腳步丈量的生態家園,人們終于讀懂:綠色發展不是選擇題,而是傳統產業的必答題。
綠韻傳承
生態理念的實踐升華
在本鋼板材的每一個角落,綠色發展理念正悄然生根發芽。從花園式工廠建設的精細規劃,到廠容環境專項清理的雷霆萬鈞,每一項舉措都是對“綠色密碼”的深刻詮釋。
銀杏、國槐、丁香、黃楊模紋挺立風中,它們是綠色的使者,更是本鋼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見證。這片經過科學整治的土地,如今已煥發盎然生機,訴說著從“黑色冶金”到“綠色鋼城”的華麗轉身。外排的渣土和沉泥,如同企業轉型升級的陣痛,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被一一化解。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本鋼人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堅守和執著。
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本鋼板材沒有止于表面的綠化和美化,而是將綠色理念深植于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從制度的建立到執行,從項目的規劃到實施的細節,都體現了本鋼人對綠色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深刻理解。從“煙囪林立、廠房遍布”到“廠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不僅是廠容之變,更是發展理念之變。
當鋼鐵巨龍披上生態霓裳,本鋼這座老工業基地正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嶄新姿態,在鞍鋼集團加快建設更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征程中鏗鏘前行。
《中國冶金報》(2025年06月12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