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鋼鐵煉鐵事業部料場車間,活躍著一支敢想敢干、勇于創新的團隊——機械運行檢修班組。他們用行動詮釋責任擔當,在修舊利廢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截至今年7月,該班組修舊利廢指標同比2024年提升136.03%,僅6、7月創效16萬元,在中南鋼鐵班組關鍵指標對標提升中名列前茅。
班長彭松是班組的“領頭羊”,他以身作則,帶領大家堅定走在修舊利廢的道路上?!澳苄薏粨Q、能用不棄”是他們恪守的行動準則。面對磨損的皮帶擋皮、卡滯的托輥、穿孔的溜槽等常見設備問題,他們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自主完成50余條皮帶的擋皮更換與托輥維修,對支架進行焊補加固,為軸承定期加油保養……這些看似瑣碎的“小活兒”,積少成多,累計節約成本數萬元。
班組成員自豪地笑稱:“我們干的是‘精細活’,掙的是‘手藝錢’!”
班組成員開動腦筋、大膽嘗試,不斷探索修舊利廢的新方法、新路徑。在提升個人技能的同時,還積極承接更多“業務”,將修舊利廢的范圍不斷擴大。他們深知,個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團結整個班組,才能創造更大價值。今年6-7月間,班組員工自主承擔了5、6號取料機的調斗任務。此舉不僅節省工時330個,還節約外協費用1.5萬元。
于平凡處見非凡。料場機械運行檢修班組用實際行動證明:效益提升并非遙不可及,它就蘊藏在每一次精心維護、每一項自主改造之中。他們的故事雖不驚天動地,卻以點滴積累鑄就了136%的成效,這支敢想敢干的團隊將繼續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基層智慧”和“班組力量”?。▌⒀?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