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加軍)“鋼廠(流程制造業)智能化的實質是要構建一個數字物理融合系統(CPS),要從數字信息系統一側和物理工藝系統一側相向而行、相互支撐、相互融合?!?月19日,在2025年(第三屆)全國冶金流程工程學學術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在報告中提出。他認為,鋼企智能化應包括全制造過程運行的本質智能化和與供應、服務系統相關的外延性經營服務的智能化。
此次會議于6月19日—20日在重慶市召開,由中國金屬學會冶金流程工程學分會、中冶賽迪共同主辦,鋼鐵研究總院協辦。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田志凌,中冶賽迪黨委書記、董事長肖學文,鋼鐵研究總院黨委書記、總經理梁劍雄,以及來自多家鋼企、高等院校、行業學(協)會、研究機構等領域的約200名代表出席會議。
殷瑞鈺在報告中指出,制造過程動態運行的物理本質是多因子物質流在多介質能量流的驅動下,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規則沿著流程網絡進行“動態—有序、協同—連續”的運行。冶金流程工程學支撐下的流程模型仿真、協同運行規則和五維動態甘特圖是實現數字物理融合的重要切入口。隨著鋼企智能化不斷深入推進,這些重要切入口的內涵將不斷拓展,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也將不斷豐富,沿著數字物理融合的技術路線,最終構成鋼鐵制造全流程橫向工序貫通、縱向管控協同的數字物理融合系統。
田志凌在致辭中指出,冶金流程工程學是冶金工程學科的新分支,不僅構建了“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協同優化的理論框架,為冶金工程學科拓展提供了理論依據,還為冶金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法論?!叭鲄f同”等學術思想已成為引導鋼鐵全流程各工序協同運行、高效貫通和實現智能化調控不可或缺的重要指導思想。
肖學文在報告中表示,冶金流程工程學是提升鋼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理論基石,其誕生奠定了冶金工程技術領域流程分析和動態耦合優化理論基礎,在鋼鐵國際學術體系中貢獻了“中國智慧”。
梁劍雄在致辭中表示,冶金流程工程學對鋼鐵冶金全流程設計優化具有重要意義,為我國鋼鐵工業的創新發展開辟出新的宏觀視角和發展思路,同時對引領行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具有指導意義。
會上,相關代表圍繞冶金流程信息學、鋼鐵制造流程智能化、鋼鐵全流程數智化工廠實踐等內容做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