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崔砝銘
大家好,我是人工智能代表“小AI”。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我們家族也在各個領域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
近年來,首鋼集團堅持把技術創新擺在企業發展最優先的位置,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上精準施策,努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作為傳統礦山企業的首鋼礦業,在推動技術創新成為第一競爭力上不斷發力,在光伏發電、電動寬體礦車無人駕駛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人工智能已經根植礦山生產經營的每一個角落。
給皮帶戴上“智能手環”
提起物料傳輸的皮帶機,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想到的都是長長的通廊內,滿載物料的皮帶運行著,職工從遠處走來,一邊檢查物料,一邊檢查皮帶各部軸承、托輥的畫面。
然而在首鋼礦業,我的看法被徹底扭轉了。他們通過開展皮帶溫度、振動實時監測改造,成功給皮帶戴上了“智能手環”,讓動態監測更加高效、科學。
該公司裴莊建材產線12號皮帶承擔著產線關鍵的輸送任務,以往人工定期巡檢難以及時掌握電機、減速機、滾筒等關鍵部件的溫度與振動狀況,影響產線高效運行。
借鑒智能手環實時監測人體血壓、心跳等指標的方式,首鋼礦山人在皮帶現場安裝了溫振一體變送器,通過通訊連接,開發上下位軟件,實現皮帶系統溫度、振動數值實時監測;同時,增設預警功能,當運行參數超安全值時系統立即報警,便于集控人員迅速響應,設備管控向預知維修、定向維修邁進。
給視頻監控裝上“火眼金睛”
談到視頻監控,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職工坐在電腦旁,盯著被分割成大大小小若干個視頻畫面的屏幕,現場環境全靠人工在線監測,效率低、操作不方便。
這不,首鋼礦山人就請我們家族成員“出山”了,通過給產線加裝異物識別軟件,給現場增添了“火眼金睛”。
首鋼礦業二馬建材產線異物檢測主要依賴集控工盯控,不僅效率低,還容易誤判。通過在棒條篩上方位置安裝智能異物識別裝置,同步在主控室電腦安裝異物識別軟件,首鋼礦業就這樣讓我們家族成員“上班”了。
此裝置基于先進的AI算法和深度學習模型,能夠對大量的圖像數據進行快速分析和處理?,F場應用后,可通過高速智能相機快速識別掃描,進而判斷棒條篩上方物料形狀,將異常形狀物料識別出來,并通過智能分析系統發出預警信息,提醒集控崗位及時采取措施處置,降低故障發生概率、有效保證產線運行時間。
讓現場設備“自己說話”
如果放在以前,我跟你說設備會說話,你肯定不相信,但是在首鋼礦業,這還真的成為了現實。
在終端站“黑燈工廠”建設中,首鋼礦山人以“現場零操作、設備零點檢、工藝零巡視、運行零干預”為目標引領,運用創新鑰匙,解鎖智能密碼,通過AI賦能打開智能礦山建設新窗口。
目前,該公司終端站區域49臺設備的190個點檢部位,188個都裝上了“智能聽診器”,通過在線監測系統,24小時“把脈”設備運行狀態。攪拌器振動、濃密機溫度等關鍵參數實時上傳系統,對異常數據自動診斷、自動預警,打破“人工巡檢看儀表”的固有模式,實現設備從“被動等待檢修”向“主動報告健康”轉變,讓維護人員成功轉型為“數據分析師”。
讓生產流程“自動換擋”
生產流程像開車一樣能“自動換擋”。你沒聽錯,在首鋼礦業,這真的實現了。
首鋼礦業水廠鐵礦K破碎區域的K0及西排3米皮帶設置高速與低速兩擋運行。生產過程中集控崗位人員需時刻緊盯料位對皮帶速度進行人工調控,不僅工作量繁重,而且稍有不慎就會影響流程穩定高效運行。
首鋼礦業錨定“人控”變“智控”開展攻關,開發皮帶機自主調控功能并投入現場應用:當破碎機機膛料位低于設定值時,皮帶自動切換至低速運行,以免物料拉空,造成后續翻卸的物料直接沖擊皮帶;當機膛料位高于設定值時,皮帶則自動切換至高速運行。該項目實施后,大幅減少了集控崗位的工作量,有效提升了皮帶系統安全高效運行水平。
怎么樣,你是否也和我一樣驚訝于礦山的變化?像這樣的例子,在首鋼礦業還有很多:物聯網實時監控、“DeepSeek+”融合創新應用大賽……人工智能浪潮已經席卷礦山,我要積極投身發展大局,讓人工智能成為礦山高質量收官“十四五”、謀篇布局“十五五”的新底色。
我是AI,我請命“出戰”!
《中國冶金報》(2025年05月14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