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昕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7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為329.94萬億元,同比增長8.8%;狹義貨幣(M1)余額為111.06萬億元,同比增長5.6%。今年前7個月,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2.87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達到23.99萬億元,同比多增長5.12萬億元。
7月份,受季節性因素、國際貿易環境波動及國內“反內卷”快速鋪開等的影響,全國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降幅環比收窄。從前7個月的金融數據來看,我國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呈現明顯分化態勢。其中,人民幣新增貸款額同比明顯少增長,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同比明顯多增長。從貸款數據可以看出,企業短期和中長期投資意愿由強轉弱,但短期風險控制意愿有所減弱。同時,居民貸款意愿不足。從社會融資數據來看,政府債券凈融資依然是主力軍,而企業端融資意愿明顯不足。
當前,宏觀層面供需失衡態勢仍在持續,“反內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大于求背景下的企業低價競爭,但如果需求不能持續回暖,這些政策效果的可持續性就將面臨挑戰。因此,必須加大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顯著擴大政府公共產品投資規模,通過大幅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帶動企業訂單增多,從而拉動制造業用鋼需求持續回暖。
8月12日,國家相關部門聯合發布《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通過財政和金融政策的聯動,支持促消費、擴內需。筆者認為,此次出臺的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從居民消費需求和企業服務供給兩端發力,加大融資支持力度,進一步體現了財政與金融政策的協同配合,有利于產生“1+1>2”的政策效果。
同時,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將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穩定外貿等,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就國內鋼材市場而言,當前,鋼材市場開始逐漸從淡季向旺季轉換,但由于受重點區域限產影響,旺季前的備貨熱情不及預期,終端需求呈現明顯的分化特征,主要表現為制造業用鋼需求明顯好于建筑用鋼需求,這使得鋼企的鐵水流向有了明顯的“偏好”。不過,隨著后期財政與金融政策協同發力,即將到來的傳統旺季市場或迎來新的支撐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