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成
2025年5月份,“雙焦”期貨價格延續弱勢,自2024年10月份以來連續8個月下跌,絕對價格創近9年新低?,F貨方面,4月份焦炭市場短暫反彈,焦價錄得1輪提漲,但第2輪提漲遇阻未能成功落地。進入5月中旬,焦價完成1輪調降,重新進入調降周期。5月份焦煤價格整體保持偏弱走勢,尤其是國產焦煤及蒙古國進口煤炭(下稱蒙煤)價格進一步下跌,澳大利亞煤炭(下稱澳煤)價格總體持穩。
從運行邏輯來看,5月份宏觀政策層面表現相對偏樂觀。一方面,中美開展貿易談判、達成多項積極共識,雙方取消額外加征的91%關稅,此外針對24%的對等關稅暫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關稅;雙方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未來將開展進一步磋商,貿易形勢改善緩解了貿易摩擦升級對市場帶來的沖擊。另一方面,5月初國新辦就“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降準、降息、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以及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等一攬子重磅政策出臺。盡管宏觀層面給市場提供了相對積極的支撐,但“雙焦”價格仍未能止跌,表明“雙焦”自身基本面較差,尤其是焦煤。從基本面來看,焦炭、鐵水日產水平均處于往年同期偏高位,體現出焦煤需求相對旺盛,但焦煤供應表現更加強勁,特別是國內煤礦產能持續釋放,而下游維持按需采買,導致上游煤礦端庫存再次攀升,拖累焦煤價格難以止跌。
國內煤炭供應呈現增長趨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為3.9億噸,同比增長3.8%,增速比3月份回落5.8個百分點;日均產量為1298萬噸。1月—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累計產量為15.8億噸,同比增長6.6%,其中主產地山西省前4個月原煤產量同比增幅達16.6%。煉焦煤產量同樣呈現增長趨勢。數據顯示,2025年第1季度,我國煉焦精煤累計產量為1.17億噸,同比增加856萬噸,增幅約為7.9%。數據顯示,截至5月24日,523家煉焦煤礦日均精煤產量為75.07萬噸,按照64%的產能占比計算,折合累計產量約為1.7億噸,同比增加1020萬噸左右。
從政策角度來看,國家對于煤炭的總體思路依然是穩產穩供,強化供應保障能力。但由于煤供應較為充足,需求增長空間有限,促使煤價持續下行,市場出現呼吁煤礦合理控制產能釋放、維護生產供需平衡等聲音。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煤礦自發性減產的意愿不高,部分地方政府主導“以量補價”“以非煤補煤”等策略,引導煤礦提高產量,促使國內煤炭整體產量保持同比穩步增長,壓制煤價重心持續下移。
從成本角度來看,信息顯示,目前國內主焦煤的生產成本情況大體如下:國有大型煤礦精煤成本為1000元/噸~1200元/噸,民營煤礦成本為700元/噸~900元/噸,優質主焦煤開采成本為900元/噸~1000元/噸。根據目前焦煤市場行情,國內低硫優質焦煤價格為1250元/噸~1450元/噸,山西省部分地區入爐煤價格為1000元/噸左右。成本高的煤礦已陷入虧損困境,成本低的煤礦利潤持續被吞噬。盡管沒有了利潤空間,但價格的成本支撐邏輯能否逐漸顯現仍有待觀察,通常成本支撐邏輯并不一定有效,許多行業往往能虧損運營很久。因此,價格跌至成本附近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夠止跌企穩或反彈。
焦煤進口量實現同比小幅下降
從進口數據來看,今年前4個月焦煤進口量實現小幅下降,略微緩解了進口壓力。海關總署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進口煉焦煤889.34萬噸,環比增加3.55%,同比下降18.79%。1月—4月份,我國累計進口煉焦煤3632.7萬噸,同比下降4.0%。分國別來看,基本維持以進口蒙古國、俄羅斯焦煤為主,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焦煤為輔的格局。
蒙煤方面,今年蒙煤進口量并未同比增加,反而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數據顯示,前4個月我國自蒙古國累計進口焦煤量為1570萬噸左右,同比下降340萬噸,降幅為17.8%。不過,近兩個月,蒙煤進口量逐漸回升,整體進口同比降幅已有所收窄。從口岸庫存來看,受“五一”國際勞動節前下游補庫帶動,疊加假日期間口岸階段性閉關,甘其毛都口岸監管區焦煤庫存有所去化;但“五一”節后,通關恢復,口岸再度轉為增庫,口岸庫存保持偏高水平,凸顯煤供應相對充足??傮w來看,短期蒙煤受口岸庫存壓力的影響,進口量階段性收縮,但中長期蒙煤出口能力仍有提升空間,對價格存在壓制作用。
海運煤方面,受制于關稅政策,我國自美國進口焦煤量進一步下滑,其中4月份進口量降至7.6萬噸,環比下降63.31%,同比下降87.34%。近期經過貿易談判后,關稅摩擦形勢有所緩和,但我國保留對美國煤炭加征15%的反制關稅,預計后期美煤進口量繼續下滑甚至存在清零的可能。不過,澳煤將逐步成為美煤的替代資源,4月份澳煤進口回升至38萬噸左右,環比增加131.8%。
整體來看,“雙焦”市場整體仍處于弱勢運行的趨勢,期貨價格不斷刷新低點,現貨端焦價再次步入調降周期,總體反映出“雙焦”市場供應強勁、庫存壓力增加的態勢。需求端雖然表現良好,但未能帶動“雙焦”價格止跌,也說明當前“雙焦”供應過剩的問題較為突出。短期“雙焦”價格暫維持震蕩偏弱運行走勢,多空均需謹慎,關注供需形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