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王志 樊三彩 報道
康瑞鑫 實習記者 屈雨欣 攝影
8月14日—15日,以“智融金屬 科創未來”為主題的2025年第五屆全國鋼鐵材料智能制造論壇在京舉辦。論壇旨在進一步推動鋼鐵材料生產過程中的智能化技術創新,全面提升鋼鐵產業的整體競爭力,為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助力鋼鐵產業鏈上下游實現有序、均衡、智能發展。會上還舉行了“慶祝殷瑞鈺院士90壽辰”??l布儀式。

圖為會議現場。
會議由北京金屬學會聯合首鋼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協會以及河北、甘肅、天津、上海、湖北等多家省市金屬學會主辦,北京鋼研柏苑出版有限責任公司協辦,新鋼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鋼鐵研究總院名譽院長殷瑞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終身教授毛新平,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新江,中國金屬學會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李文秀,中國金屬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懷,中國鋼研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趙棟梁,甘肅省金屬學會理事長陳士發,河北省金屬學會名譽理事長王新東,天津市金屬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振武,上海市金屬學會秘書長孫玨璐,湖北省金屬學會秘書長李鐵林,北京先進材料產業促進會秘書長邱冬英,北京金屬學會秘書長、首鋼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第一副院長王松濤,北京鋼研柏苑出版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鋼鐵研究總院副院長劉驍,北京金屬學會常務理事張福明,中國鋼研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孫彥廣,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楊荃、宿彥京、賀東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申勝飛,華為油氣礦山軍團行業人工智能應用高級專家程永福等出席會議。
張福明、李文秀、高懷主持了上午的會議,王振武、李鐵林主持了下午的會議。
王新江在致辭中表示,??陌l行既是對殷瑞鈺院士九十壽辰的誠摯獻禮,也是“矢志報國、圓夢鋼鐵”的實踐體現。該??珍?5篇高質量論文,凝聚了殷瑞鈺院士的深邃思考、行業學者的前沿研究及后輩的心得感悟,從多元視角探討其學術思想在鋼鐵冶金等領域的創新應用,為行業發展提供思想動力與技術借鑒。
他還提出三點倡議:一是認真學透“冶金流程工程學”的精髓并加以發揚;二是將該理論用于指導中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三是向世界鋼鐵工業,特別是新興鋼鐵工業國家推薦“冶金流程工程學”。

圖為王新江。
王松濤在致辭時表示,會議匯聚行業領導、專家及精英,旨在搭建交流平臺,共探鋼鐵材料智能制造發展。作為“工業的糧食”,鋼鐵行業正借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轉型升級,論壇順應這一趨勢,安排了涵蓋數字化轉型政策、全流程智能制造技術等的報告,并組織參觀首鋼順義冷軋燈塔工廠,以分享成果、傳承精神、展示實踐。同期我們發布“殷瑞鈺院士90壽辰”???,殷院士是我國鋼鐵材料領域的杰出代表,他一生致力于鋼鐵冶金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為我國鋼鐵行業的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殷院士的科研精神和學術成果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鋼鐵人不斷前行,為推動我國鋼鐵材料智能制造的發展貢獻力量。當前AI技術加速融入各行業,鋼鐵智能制造機遇與挑戰并存。本次論壇搭建開放合作平臺,鼓勵與會者深入交流,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

圖為王松濤。
在學術報告環節,申勝飛作題為《以新型工業化引領,加快推進鋼鐵數字化轉型》的報告,介紹了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闡述了《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和《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指南》要點。
宿彥京總結了大語言模型在材料領域的應用,以大語言模型驅動新型鋼鐵材料研發為對象,介紹了大語言模型在材料性能精準預測,工藝過程優化,以及鋼鐵材料智能體搭建方面的進展,討論了大語言模型在材料領域應用的重點方向。

圖為申勝飛。

圖為宿彥京。
隨后舉辦了“慶祝殷瑞鈺院士90壽辰”??l布儀式。李文秀表示,殷瑞鈺院士以七十載冶金求索之志、樹起中國鋼鐵科技自立自強之路的豐碑。值此院士九十華誕之際,我們以學術之名,向這位行業泰斗致以崇高敬意——《鋼鐵》期刊隆重推出“慶祝殷瑞鈺院士90壽辰”???。

圖為殷瑞鈺院士。
??梢笤菏勘救思靶袠I知名學者、及弟子團隊傾力撰寫,既凝練了學術思想的精髓,亦承載著后輩的感悟與傳承。具有三重價值:一是傳薪,25篇權威論文涵蓋冶金流程工程、原料與煉鐵、煉鋼、環保與能源等領域,既是殷院士學術思想的系統凝練,亦飽含后輩接續奮斗的赤子之心;二是立道,深入闡述制造流程與數字物理融合系統,完整展現殷院士“頂天立地”的科研哲學;三是啟新,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鋼鐵科技工作者在其思想引領下的探索突破。

圖為??l布現場。
??骶幟缕皆谥v話中高度贊譽殷瑞鈺院士為中國鋼鐵工業作出的卓越貢獻。殷瑞鈺以開拓者姿態推動鋼鐵全連鑄實踐、突破多項關鍵技術,開創冶金流程工程學,構建工程哲學“五論”框架形成工程哲學中國學派,其“鋼鐵報國”的愛國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等,成為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密碼。
當前鋼鐵工業面臨綠色低碳與智能制造變革,“慶祝殷瑞鈺院士90壽辰??眳R聚對其成果與精神的解讀。毛新平呼吁中國鋼鐵人以殷瑞鈺為楷模,將自主創新融入血脈,讓原創理論賦能產業升級,凝聚創新合力,在世界鋼鐵舞臺書寫中國傳奇,為科技強國鑄就鋼鐵脊梁。

圖為毛新平。
在隨后的報告環節,來自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北京科技大學、華為油氣礦山軍團、北京深勢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北京北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鋼冷軋薄板有限公司、南京鋼鐵數字應用研究院、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河鋼數字綠色低碳事業部、首鋼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歐洛普過濾技術開發公司等單位的代表圍繞鋼鐵產業鏈上下游的智能化分享經驗,助力鋼鐵行業智能化發展。
8月15日上午,與會代表前往首鋼冷軋薄板有限公司參觀,深入了解其在智能化的領域發展成果。
本次論壇吸引了來自協會、學會、高校、企業、媒體等單位的近200名代表參加,為鋼鐵行業智能制造領域的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



















圖為主持人及演講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