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聯合報道組
8月5日—10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在上海市隆重召開。這場以“科技賦能?新質未來”為主題的國際盛會,不僅匯聚了中外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決策者,更集結了全球鋼鐵產業鏈的領軍企業——從上游鐵礦石企業到下游制造巨頭,從技術研發機構到綠色轉型先鋒,與會代表在思想碰撞中勾勒全球鋼鐵工業發展新圖景。
本屆大會的外方聲音尤為引人關注。他們帶著不同市場的實踐經驗、技術探索與合作期待,聚焦全球鋼鐵工業變革方向、下游需求迭代升級、綠色低碳技術突破、數智化與AI(人工智能)融合路徑,以及跨境協同機遇等核心議題,用多元視角解碼全球鋼鐵工業未來。
這些“國際話”不僅是對全球鋼鐵工業面臨形勢的深刻洞見,還折射出中國鋼鐵工業不斷加深與世界聯動的“國際化”趨勢。
全球鋼鐵工業格局正在重塑
當前,全球鋼鐵工業正站在變革的十字路口,逆全球化與低碳轉型的雙重挑戰,疊加市場格局的深刻調整,推動著行業發展邏輯與供應鏈模式的根本性轉變。
世界鋼鐵協會總干事埃德溫?巴松揭示了這一過程的關鍵脈絡。他表示,在逆全球化浪潮興起與低碳轉型壓力下,鋼鐵行業亟須建立基于規則的貿易體系和差異化區域戰略,以應對碳壁壘、本地化政策對國際市場公平競爭的沖擊。

圖為巴松
實際上,全球鋼鐵工業格局的深度調整早已顯現。巴松介紹,自2000年以來,國際鋼鐵市場主要參與者的市場份額持續演變。其中,發達經濟體的份額明顯萎縮,從2000年占全球鋼鐵市場約60%降至當前的20%。過去25年的行業增長由發展中經濟體貢獻。
“世界鋼鐵協會評估出全球鋼鐵行業未來發展四大趨勢及應對策略?!卑退商岢?,一是氣候變化,這影響著其他所有趨勢;二是技術進步,涵蓋自動化、數字化及減碳技術調整;三是社會經濟變化,如發達國家面臨老齡化與人口萎縮,發展中國家面臨年輕人口城鎮化遷移;四是地緣政治演變,這將沖擊全球鋼鐵工業及供應鏈。
為此,巴松建議鋼鐵企業要做好3件事:一是做好材料解決方案商,開發適配城市類型的輕量化高強度鋼材;二是做好智能制造商,建設好數據驅動的數字生態系統;三是做好碳中和生態構建者,積極構建從廢鋼、直接還原鐵到可再生能源的綠色價值鏈。
從全球化長鏈到區域化韌性網絡,全球鋼鐵工業格局重塑已成必然,這也意味著鋼鐵企業要以更靈活的戰略適配這一變革浪潮。
綠色低碳轉型須加快技術突圍
本屆大會上,綠色低碳轉型路徑與技術突破成為外方代表熱議的核心議題之一,從肯定中國鋼鐵工業轉型成果,到剖析全球減碳面臨的現實挑戰,再到分享技術路線與實踐案例,國際聲音既指向鋼鐵工業共同面臨的減排壓力,又勾勒出多元協同的破局方向。
日本鐵鋼連盟常務理事山下隆也表示,中國鋼鐵工業在綠色發展領域所取得的進展和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土耳其鋼鐵生產商協會秘書長維塞爾·亞彥表示,中國鋼鐵工業近20年來的巨大變化,特別是環境水平的整體提升,令其深切感受到中國在推進綠色發展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切實成效。這種轉型的力度和速度,增強了他對中國能如期甚至提前實現“雙碳”目標的信心。

圖為山下隆也

圖為維塞爾·亞彥
“當前,美國、歐盟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有倒退的跡象,希望中國鋼鐵行業在這方面能夠發揮更大作用?!卑退芍赋?,環境水平調整的核心問題是——為實現低碳轉型,鋼鐵工業需改變多少?又能改變多少?
巴松認為,電弧爐短流程煉鋼技術的普及和其他前沿減碳技術的進步將推動鋼鐵行業深度降碳?!邦A計中國會有更多電弧爐,因為中國的廢鋼存在較大的增長可能性,也更能看到技術進步帶來的降碳效益?!彼麖募夹g方面特別介紹,未來全球鋼鐵工業將形成3條技術路線并存的格局:一是廢鋼—電弧爐路線(Scrap-EAF),二是天然氣/氫能—直接還原鐵—電弧爐路線(DRI-EAF),三是綠色高爐—轉爐路線(BF-BOF)。
“雖然新興技術路線涌現,但高爐仍將在全球鋼鐵生產中扮演核心角色?!卑退深A計,到2050年約50%的鋼鐵仍將通過高爐生產。
普銳特冶金技術首席技術官兼執行副總裁、綠色鋼鐵全球負責人亞歷山大表示,當前,鋼鐵行業脫碳面臨全球經濟放緩、產能過剩、地緣政治不穩定、缺少合格人力資源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

圖為亞歷山大
“通過整合氫能冶金、智能廢鋼管理和數字化工藝優化,鋼鐵行業可實現高效、經濟、可持續的降碳目標?!眮啔v山大表示。
福德士河中國區總經理李黎明認為,未來鋼鐵行業脫碳主要面臨三方面挑戰:一是低成本綠色能源(綠電、綠氫)的持續供應,二是氫冶金等技術解決方案的規?;瘧?,三是終端市場對綠色鋼材需求的有效培育。

圖為李黎明
“鋼鐵行業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短流程工藝和氫冶金代表著更加可持續的未來方向?!边_涅利中國CEO張暢表示,“現在是鋼鐵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重塑競爭力的最佳時機。建議鋼鐵企業堅定走產品差異化、高端化路線,充分利用電爐的靈活性優勢,避開普鋼市場的激烈競爭;將綠色低碳作為核心競爭力,積極擁抱綠電、綠氫?!?/div>

圖為張暢
巴西礦冶公司總裁里卡多·利馬認為,未來鋼鐵行業的綠色轉型發展需要發揮新能源和傳統能源相結合的優勢。

圖為里卡多·利馬
西馬克集團董事、首席技術官托馬斯·漢斯曼基于西馬克全球實踐提出鋼鐵行業脫碳三大路徑:能源成本將主導技術路線選擇——低能源成本地區將推廣直接還原DRI技術;廢鋼資源豐富區擴大電爐產能,高能源成本區則傾向煉鐵與煉鋼工序脫鉤;在基礎設施較新的地區,高爐仍具戰略價值,需通過CCUS(碳捕獲、利用和存儲)及現有設施優化(如氨能系統)挖掘減排潛力。他認為,未來10年,基于這3種區域特性發展起來的高爐、廢鋼基電爐和DRI技術將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圖為托馬斯·漢斯曼
淡水河谷鐵礦石市場總監費凡德介紹,淡水河谷計劃到2050年實現“范圍1”和“范圍2”的凈零碳排放,將通過系列措施分階段推進。淡水河谷將通過提供高品質產品、簽署全球范圍內的降碳協議、大力發展巨型樞紐、開發綠氫等來穩步推進這一目標的實現。

圖為費凡德
漢考克鐵礦公司鐵礦市場營銷總經理布雷特·蘇安介紹,作為澳大利亞第四大鐵礦生產商,漢考克鐵礦公司將通過綠色物流和技術創新推進減排,積極布局未來氫能市場。

圖為布雷特·蘇安
外方代表的分享既揭示了鋼鐵工業綠色轉型的復雜性,又傳遞出明確信號:減排目標的達成離不開差異化技術路線的探索,此外還需要跨地域的協同。
供需結構變化推動資源加速流動
全球鋼鐵供需格局正經歷深刻調整,這一變化正驅動著鋼鐵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流動,也為行業布局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全球鋼鐵年消費量約為19.5億噸,悲觀預測2050年達22億噸,樂觀預測為24億噸。無論如何,未來20年~27年預計新增約3億噸需求?!卑退烧J為。
“城市類型決定了鋼鐵需求分化?!卑退商岢?,世界鋼鐵協會整理了4類主導性城市原型及其鋼鐵需求特征:一是發達大都市,高密度高層建筑群主導,公共交通發達,能源系統復雜,人均年鋼鐵消費量約為700公斤(已飽和);二是繁榮低密度城市,分散式居住形態,綠色交通占比高;三是擴張型現代都市,呈現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單中心蔓延結構;四是發展中分散城市,以廉價低層建筑為主,交通基礎設施薄弱,電網老化,缺電嚴重。
“發達城市用鋼量穩定,更側重于存量更新;發展中城市的人均鋼鐵需求量將強勁增長,尤其是在建筑用鋼領域,交通設施及能源升級也將帶來需求增長機遇?!卑退芍赋?,鋼鐵企業要針對性開發適配不同城市類型的鋼鐵產品解決方案。
維塞爾·亞彥介紹,作為新興市場的典型代表,土耳其已站上全球第8大鋼鐵生產國的位置,在全球鋼鐵工業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23年發生7.8級大地震后,土耳其對抗震鋼筋等建筑鋼材的需求量持續增長。當前,土耳其粗鋼產能為6000萬噸,預計到2050年增至9000萬噸,這主要得益于基礎設施建設及建筑行業的發展。
“中國在中東地區也有投資和發展的機會,除發展國際貿易外,在數字化、綠色化方面也有很多機會,如土耳其正在努力應對綠色鋼鐵的挑戰,需要相關的技術與工藝支持?!本S塞爾·亞彥提出。
東盟鋼鐵委員會秘書長楊維仁介紹,東盟地區同樣呈現鋼鐵產量、需求“雙增長”態勢。2024年,東盟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的鋼鐵需求量達到8120萬噸的歷史峰值,同比增長8%。同時,鋼鐵產量擴大到5170萬噸,同比增長4%。

圖為楊維仁
楊維仁將這一趨勢歸結為外國投資較多,使得東盟產能增長較快。對于想要去東盟發展的鋼鐵企業,他提出3點建議與提醒:一是東盟各國之間有不同的文化和治理結構,各國之間的生產要素和貨物無法自由流動;二是東盟的鋼鐵總量仍在增長,但各國情況有所差異,有些國家的鋼鐵產能已經過剩,所以會有相應的限制性政策,投資者應予以注意;三是要注重投資策略,比如長材市場已經飽和,不再建議投資。
不同于新興市場,日本屬于鋼鐵需求持續下降的國家。山下隆也介紹,日本的鋼鐵需求自達到9000萬噸的高峰后,已持續下降至當前的5000萬噸,預計隨著經濟結構、用鋼結構的變化,這一態勢還將持續?!叭毡句撹F行業一直在積極應對,主動進行結構調整,或減少無效產能,或推動產品向高附加值轉型?!彼a充說。
無論是新興市場的增量需求,還是飽和市場的需求結構升級,鋼鐵供需格局的演變都深刻影響著鋼鐵資源流向。如何精準把握不同區域的需求特征、在差異化布局中平衡機遇與風險,成為全球鋼鐵企業共同面對的課題。
數字化與人工智能深度賦能
從全球“燈塔工廠”的實踐到AI模型的規?;瘧?,從數據基礎建設到跨企業協同創新……數字化轉型與人工智能正成為全球鋼鐵工業突破發展瓶頸的核心動力。
“數字化轉型是鋼鐵行業破局變革的關鍵,它可以帶來業務、組織、技術3個方面的創新變革?!丙溈襄a全球金屬及礦業產業聯席主席艾家瑞結合全球“燈塔工廠”實踐案例介紹,當前,全球共有189座“燈塔工廠”、25個“可持續燈塔”。其中,中國的“燈塔工廠”有79座。就鋼鐵行業而言,全球共有8座“燈塔工廠”、1個“可持續燈塔”,其中,中國鋼鐵行業的“燈塔工廠”有3座。

圖為艾家瑞
艾家瑞認為,“燈塔工廠”的實踐為全球鋼鐵工業提供了五大發展思路:一是以業務為驅動,進行端到端價值流重塑。二是聚焦企業多基地,進行規?;渴?。三是緊跟趨勢,快速部署前沿技術應用。四是重塑人才技能,推動深層組織變革。五是利用數字化技術驅動可持續發展。
不過,艾家瑞提醒道,需要更多關注監管AI智能體的人?!半m然目前仍處于早期階段,一個人只需監管幾個智能體,但未來可能出現一個人管理數十個智能體的情況?!彼硎?。
塔塔鋼鐵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賈揚塔·班納吉介紹,在AI技術應用方面,塔塔鋼鐵目前已開發600多個AI模型,其中大部分是基于物理和化學原理,并結合生成式AI和數據科學進行優化。這些模型服務于企業降低能耗、提高產量、改善質量等核心業務目標。

圖為賈揚塔·班納吉
“我們必須‘先修路、后造車’。鋼鐵行業是非常依賴基礎數據的行業,因此,在收獲AI帶來的效益前,我們必須先投資于數據基礎建設?!辟Z揚塔·班納吉說,“工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大量前期投入,且難以立竿見影。創建智能數字系統和AI模型相對容易,不少企業已經有了很多成功實踐,真正的挑戰在于——業務部門能否充分接納并使用這些系統?!?/div>
普銳特冶金技術工業4.0副總裁赫爾佐格表示,數據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據質量、知識質量和行動力度三大因素。數據驅動的分析和建模方法中,80%以上的工作量都用在數據準備上,數據質量的一致性、完整性、時效性、準確性、相關性維度都要被考慮在內。他表示,鋼鐵生產的數據結構與B2C應用的“標準應用”不同,需要有針對性地制訂解決方案。

圖為赫爾佐格
“當前,日本和中國正在共同努力制定智能制造領域的國際標準?!鄙较侣∫步榻B,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企業通過先進的測量和控制技術積累了大量運營數據,同時開發了綜合性的集成平臺,對于技術進步、管理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日本的鋼鐵企業正在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正在將AI應用于高爐溫度控制、生產規劃、物流優化等領域。
TMEIC(東芝三菱電機產業系統株式會社)副總裁、總工程師坂田昌彥介紹,TMEIC在數智系統方面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實現了生產線的最優運行。TMEIC為鋼鐵生產線提供電機、驅動裝置和控制系統等解決方案,并開發了將軋制和加熱等物理現象建模的過程控制技術,構建了從制造到質量控制全自動化的系統。這些技術構成了預測和優化制造過程的CPS(信息物理系統)基礎。

圖為坂田昌彥
“雖然軋制與過程產線的自動控制已高度發展,實現了省人化操作,但仍有部分環節依賴人工認知與判斷?!臂嗵锊龔┍硎?。
如今,加快數智化已成為全球鋼鐵工業的共識。這場變革不僅需要技術突破,還依賴組織變革與生態共建。鋼鐵產業鏈企業的實踐探索正在勾勒出全球鋼鐵工業數智化、高效化、可持續化的未來圖景。
全球鋼鐵產業鏈凝聚合作共識
本屆大會上,從借鑒中國經驗,到歡迎高端產能與技術落地,再到產業鏈企業呼吁深度協同,各方以開放姿態尋求合作契機,為全球鋼鐵工業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凝聚合作共識。
烏茲別克斯坦冶金協會會長塔基米爾扎耶夫瓦·古麗巴哈爾表示,中國鋼鐵工業的實踐是值得其深入研究和學習的典范。該協會將參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成熟發展經驗,構建有效的信息共享平臺,積極促進本土企業間有效交流,增強本土市場透明度,協助本土企業與當地政府進行高效溝通。

圖為塔基米爾扎耶夫瓦·古麗巴哈爾
烏茲別克斯坦B.A集團董事長阿卜杜拉耶夫·巴哈迪爾表示,中國在全球鋼鐵領域確立的領先地位及其積累的成功經驗,為烏方鋼鐵產業發展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借鑒。

圖為阿卜杜拉耶夫·巴哈迪爾
東盟鋼鐵委員會會長林鴻泰表示,除新加坡外,東南亞各國都是發展中國家,鋼鐵工業被視作國家戰略產業,希望雙方未來可以繼續強化合作、實現共贏?!皻g迎中國鋼鐵企業加大在東盟的高端產能布局力度,希望有更多先進工藝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在本土落地,期待在綠色鋼鐵方面開展更多合作?!彼f。

圖為林鴻泰
TMEIC副總裁山崎達哉呼吁全球鋼鐵產業鏈加強協同合作:“推動行業進步是TMEIC的追求,也是全體TMEIC人傾注熱愛與專注的事業?!?/div>

圖為山崎達哉
從經驗共享到產能合作,從技術協同到生態共建,全球鋼鐵工業的未來合作路徑愈發清晰。
……
本屆大會不僅帶來了思想的碰撞,還是全球鋼鐵工業協同前行的新起點。國際聲音里的多元視角與務實建議,為中國鋼鐵工業的國際化路徑提供了鏡鑒,還把全球鋼鐵產業鏈的合作共識推向了新高度??梢灶A見,本屆大會播撒的合作種子,必將在未來世界鋼鐵版圖上生長出互利共贏的繁茂森林。
(本報記者徐可可、樊三彩、賈林海、楊凱、趙萍、楊悅、李江梅,實習記者屈雨欣、康瑞鑫聯合報道;記者朱亞明、特約通訊員藍義高攝影)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張雨恬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貞里三區26樓 郵編:100029 電話:(010)64442120/(010)64442123 傳真:(010)64411645 電子郵箱:csteelnews@126.com
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法律顧問:大成律師事務所 楊貴生律師 電話: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國鋼鐵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0701626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