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樊三彩 報道
冶金規劃院 供圖

圖為大會現場
7月26日,以“深化減污降碳協同 厚植綠色發展底色”為主題的“2025(第十六屆)鋼鐵行業節能減排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共同探討鋼鐵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會議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導、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山東國舜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節能協會冶金工業節能專業委員會協辦。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生態環境部原總工程師、十四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劉炳江為大會致辭。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二級巡視員金明紅,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水利部節約用水促進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張繼群,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市場機制研究部室主任、副研究員劉海燕分別做主題報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行業處處長蔡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肖邦國等領導出席大會。冶金規劃院副院長郜學,院長助理、環保中心主任劉濤主持會議。

圖為姜維
姜維表示,受何文波書記委托,代表鋼協向蒞臨大會的領導、嘉賓以及長期關心支持鋼鐵行業發展的各界同仁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指出,本屆節能減排大會的主題是“深化減污降碳協同 厚植綠色發展底色”,核心在于“協同”二字。鋼協推動的行業三大改造工程:超低排放、極致能效、數字化轉型,既相互獨立開展,彼此又有協同理念與協同技術。
“有專家判斷,僅數字化技術在鋼鐵節能領域的應用,可以實現節能降碳 15%,這大大超過我們2020年編制發布鋼鐵行業低碳技術路線圖時的預期,而這就是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產業協同的價值?!苯S表示,協同的理念,推動了技術的協同,也形成了一大批好的協同的技術,這不僅完全契合國家和各部委所發布的“新質生產力”的各類政策和意見,也與協會所確定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點完全相符。他強調,希望通過本次大會,進一步推動行業形成“協同”的理念,以“協同”的視野,通過開放、創新、破圈的方式,聚力加快綠色低碳轉型之路的探索與建設。
針對鋼鐵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姜維結合政策要求和工作重點提出三點要求:
第一,更高質量實現超低排放順利收官。截至2025年7月20日,共有197家鋼鐵企業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其中147家企業、6.01億噸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50家企業、1.81億噸產能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要進一步發揮鋼鐵人的韌性,堅持不懈確保高質量高水平完成收官之年的目標任務;要珍惜來之不易的超低排放成績,持續鞏固成果,做到長效保持;要科學公平對待超低排放工程,重視科技進步,推動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科學治理?!拔覀円浞盅芯咳绾瓮ㄟ^技術進步和管理提升,實現企業生產經營和環境保護同頻共振?!苯S強調。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對超低排放A類企業,國家應加大差異化政策從退補、獎補、產量指標等方面予以支持,對沒有按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業,應有相應懲戒措施,實現公平市場競爭,杜絕劣幣驅逐良幣,體現國家政策的剛性和嚴肅性?!苯S建議。
第二,進一步推動極致能效工程。2023年開始,鋼協在相關部門指導下,積極推動極致能效工程,包括通過持續迭代更新技術清單和能力清單,讓清單從“紙面”快速走向“車間”;加強協同研發,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集中力量突破技術瓶頸?!皹O致能效工程的‘鐵鋼鑄軋界面智能鏈接技術’和‘電爐廢鋼預處理及預熱技’兩個項目經鋼協科創委投票,從12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下一步共性技術協同研發的關鍵方向?!苯S透露。他表示,還要進一步擴大標桿示范覆蓋面,讓好技術、好管理“星火燎原”;積極分享鋼鐵行業極致能效工程理念、路徑與成效,推動極致能效“走出去”。
第三,全面深入推進低碳轉型工作。當前,積極主動適應碳市場,是每個企業必須要付出努力的首要事項。要全面提升應對碳市場基礎能力,考慮設立專職碳管理機構,培養專業人才隊伍,建立碳管理體系;強化鋼鐵企業數字化碳管理能力;切實穩步提升碳交易能力和水平;通過碳市場引導作用,激勵加快推動低碳技術發展。

圖為劉炳江
劉炳江全程回顧了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他表示,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經驗彌足珍貴,一時的改造容易,長期的保持更難。因此,應謀劃一套更靈活、更可持續的管理體系,要用硬標準和軟激勵“兩條腿走路”,確保所有企業在統一規則下公平競爭,讓減排成效顯著的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真正實現“減排即獲益”;并應從數智監管建立長效機制、創新差異化激勵政策、健全標準與技術體系等方面持續發力。

圖為金明紅
金明紅做《扎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節能降碳工作》主題報告。他表示,“十四五”以來,我國節能降碳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也要清醒認識到,節能降碳形勢依然嚴峻,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一以貫之堅持節約優先方針,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做好節能降碳工作。當前,鋼鐵行業處于減量發展與深度轉型時期,產業結構性矛盾問題依然突出,產品低端過剩、高端不足,行業節能降碳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全行業要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大力開展節能降碳減煤改造,推動產業提質升級和綠色低碳轉型。

圖為逯世澤
逯世澤做《扎實推進鋼鐵行業進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主題報告。針對鋼鐵行業下一步工作開展,逯世澤提出4點要求與建議:一是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建議早動手、早準備;二是盡快熟悉市場規則,著手制定履約策略,合理控制履約成本;三是全面提升數據質量,核算清楚各工序燃料的輸入量和輸出量、碳排放情況以及生鐵、粗鋼等工序產品產量;四是加強企業能力建設,確保各類數據質量控制措施在企業和重點設施層面落實、落細、落地,堅決杜絕數據弄虛作假行為。

圖為張繼群
張繼群在做《節水制度政策體系建設與鋼鐵企業節水管理》主題報告時,系統回顧了我國節水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并表示,對標全面節約、“雙碳”戰略等要求,我國鋼鐵行業作為用水大戶,仍面臨行業用水指標壓力、資源環境約束、管理與技術短板等系列挑戰,節水之路任重道遠。鋼鐵企業節水工作應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滿足政策上的剛性約束要求;二是用好用足節水優惠政策;三是把握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

圖為劉海燕
劉海燕做《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CCER)機制進展及鋼鐵企業參與建議》主題報告。她分析指出,全國碳市場允許重點排放單位每年使用不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5%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進行配額清繳抵銷,既暢通了履約渠道,也為企業提供了靈活減排路徑。建議鋼鐵企業積極參與自愿減排市場,助力企業有效降低履約成本、科學配置碳資產、獲取減排貢獻收益,加快培育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

圖為肖邦國
來自中國寶武、國舜集團、首鋼國際、張宣科技、武漢朗滌環保、安徽元琛環保、北京予知環保、山東魯新國合、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專家分別作了經驗分享。
來自百余家鋼鐵企業,節能環保技術企業和鋼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領導、專家和代表近400人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