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一艘首次裝載來自赤道幾內亞的500噸再生鋼鐵原料集裝箱船舶在埃及亞歷山大港鳴笛靠岸,標志著中國資環集團、中國路橋、新興鑄管三大央企攜手打造的跨國再生鋼鐵原料供應鏈正式貫通。這一成果開創了中國、赤道幾內亞、埃及在資源循環領域三邊合作先河,更為全球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方案。

此次再生鋼鐵原料跨國供應鏈業務合作,是三家央企踐行“雙碳”戰略、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生動實踐。作為國內資源循環產業“國家隊”,中國資環集團貫徹國家“融入全球資源網絡,服務‘一帶一路’”戰略部署,以“綠色、循環、低碳”為理念,將再生鋼鐵產業納入全球資源安全保障體系。旗下歐冶鏈金聯合中國路橋赤道幾內亞辦事處、新興鑄管埃及公司,成功構建起西非至北非的再生鋼鐵原料綠色循環通道。
跨國合作并非坦途,加工技術滯后、國際標準差異、超長物流鏈條、復雜貿易結算等難題接踵而至。三家央企以“一盤棋”思維,建立高效協同機制,以創新方案破除發展阻礙。項目啟動時,歐冶鏈金憑借專業優勢,統籌全球資源,運用遠程技術為項目奠基;執行階段,業務溝通與海關監管成為關鍵挑戰。
面對業務溝通障礙,歐冶鏈金組建跨領域專家團隊,鉆研國際廢鋼行業ISRI標準,建立全維度標準化操作體系,并通過數字化手段提供精準輔導。為保障跨國信息傳遞,業務團隊打破時區限制,實行24小時響應,搭建起“信息高速路”。
為順利通過埃及海關監管,歐冶鏈金牽頭組建專項攻堅團隊,深入研究埃及進口法規,制定通關操作手冊。同時,搭建數據共享平臺,對原產地證明等30余項文件進行多輪交叉核驗,以“零差錯”標準完成通關準備,實現貨物高效清關,樹立跨國資源貿易通關新標桿。
憑借強大的資源整合與專業執行能力,500噸混合重型廢鋼從赤道幾內亞巴塔港順利運抵埃及亞歷山大港,為新興鑄管埃及工廠提供原料支持。此次實踐不僅展現了中國央企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競爭力,更創新打造“資源回收—綠色運輸—循環利用”全鏈條閉環產業模式,引領全球資源循環產業變革。
在服務新興鑄管埃及工廠過程中,歐冶鏈金依托全球“資源網絡矩陣”,運用大數據等技術精準對接需求,通過全流程綜合評估,完成2批次共2萬噸生鐵供應任務,其供應鏈服務能力獲國際市場高度認可。
埃及作為亞非歐戰略樞紐與“一帶一路”關鍵節點,此次合作項目為其工業綠色轉型注入動力。通過標準化、數字化、綠色化創新實踐,形成“央企范式”,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資源循環領域的深度合作。
作為中國資環集團再生鋼鐵業務核心,歐冶鏈金以“共建資源回收體系,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安全”為使命,實施“平臺+基地”戰略,構建全球再生鋼鐵資源網絡生態,提升國際市場話語權。
站在新起點,在“雙碳”戰略與全球綠色發展趨勢下,中國資環集團將持續發揮央企作用,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源循環合作,完善海外再生資源供應鏈,為全球資源循環產業高質量發展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