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6-8日,由中國鑄造協會主辦、中國鑄造協會軋輥分會和江蘇凱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鑄造協會軋輥分會2025年會暨四屆三次理事會在江蘇常州隆重召開。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鑄造協會會長張立波在致辭中指出:自2000年起,中國鑄件總產量已連續25年穩居世界首位,2024年達到5075萬噸,約占全球鑄件總量的45%。我國相當一批優秀的鑄造企業、鑄造裝備與鑄造材料企業已步入世界強企的第一方陣,由此支撐了中國機械制造業總量連續15年世界第一,確保了我國成為世界唯一41大工業門類齊全的國家。

面對鋼鐵行業“高產量、高成本、高出口”與“低需求、低價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壓力,軋輥行業以堅韌不拔的姿態逆勢突圍,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一是產業規模再創新高。全國軋輥銷售總量達101.8萬噸,銷售額172.08億元,其中:出口量23.2萬噸、出口額46.55億元,較2019年增長50%左右,國際市場份額持續攀升。
二是技術創新亮點紛呈。中鋼邢機型鋼軋輥孔型近終型鑄造技術實現突破,江蘇共昌鑄軋高速鋼軋輥打破國外壟斷,安徽環渤灣高強型高速鋼軋輥填補國內空白,多項“卡脖子”技術取得關鍵進展。
三是綠色轉型步伐堅實。會員企業噸輥耗電量降至2351.86千瓦時,中鋼邢機、凱達重工等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和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成為行業綠色制造典范。
四是行業生態持續優化。軋輥分會連續2年獲評“中國鑄造協會優秀分支機構”;中鋼邢機、江蘇共昌、凱達重工等企業斬獲“制造業單項冠軍”“綠色制造企業”等國家級榮譽,行業凝聚力與影響力顯著提升。
中國鑄造協會軋輥分會當值理事長、凱達重工董事長許亞南在會議工作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鋼鐵產業鏈正處于重構的關鍵階段,“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人均鋼材消費潛力巨大,對高性價比、高可靠性軋輥需求增長,為中國軋輥出口提供了廣闊市場。隨著我國冶金工業技術升級,鋼鐵企業對軋輥性能、品質、壽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驅動軋輥制造行業尋求技術突破和工藝創新。面對市場需求變化,軋輥行業正在向產品高端化、服務系統化、企業規?;途G色低碳化等趨勢轉型,共同推動軋輥產業向更高標準看齊、向更廣闊市場發展。

軋輥出口規模正逐年擴大
中低端軋輥產能嚴重過剩
近年來,隨著全球鋼鐵行業綠色高效、低碳環保轉型,對軋輥的質量和性能要求也相應提高,國內軋輥的總體制造能力已完全能夠滿足國內鋼鐵企業的軋鋼需求,中國軋輥憑借其高效的生產能力、優異的產品質量和適中的產品價格,越來越受到國際市場青睞,我國軋輥出口規模逐年擴大,根據海關統計,2019年至2024年,中國軋輥對外出口重量由16.15萬噸增加到23.20萬噸。經過國家產業政策引導和上下游產業鏈協同支持,雖然我國軋輥制造起步較晚,但已成為軋輥生產規模最大的國家,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但是,國內中低端軋輥產能嚴重過剩,部分高檔優質產品例如高速鋼寬帶軋輥,仍存在少量的進口需求,這為我國軋輥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空間和機遇。為此,軋輥企業應加大科技研發與創新投入;提升產品質量,加強品牌建設;優化產業結構與布局;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拓展國際市場與加強國際合作,提升我國軋輥行業的國際影響力。
據初步統計,現有主要冶金軋輥企業80多家,年產能約120萬-130萬噸;軋輥分會會員企業44家,年產萬噸以上企業有26家左右,銷售規模占行業總量70%以上;其中:中鋼邢機、江蘇共昌、江蘇凱達、鞍鋼軋輥、寶鋼軋輥、邢臺德龍等企業銷售規模位列行業前茅;軋輥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河北邢臺和唐山、江蘇常州和無錫、遼寧鞍山和本溪等區域。
2024年全國粗鋼產量10.05億噸,鋼材產量14億噸。2024年國內熱軋軋輥需求約65.28萬噸,金額約95.31億元;冷軋軋輥需求約8.32萬噸,金額約20.22億元;其他軋輥需求約5萬噸軋輥,金額約10億元;國內軋輥需求合計78.2萬噸,金額125.53億元;出口軋輥23.2萬噸,金額46.55億元;合計軋輥總需求約101.8萬噸,金額約172.08億元。2024年已統計的24家會員企業銷售重量59.70萬噸,占全行業的58.64%;出口14.46萬噸,占全國出口總量的64.78%。
在轉型中把握發展機遇
堅持“四化”軋輥明天會更好
許亞南理事長指出,冶金軋輥作為鋼鐵及有色金屬加工的重要核心部件,其制造技術水平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由于近幾年國內房地產行業持續下行,螺紋鋼和線材減少了近億噸,熱卷板和電工鋼增加了1億多噸,棒線軋輥產量大幅減少,板帶軋輥產量大幅增加;盡管國家三令五申,反對惡意內卷、最低價中標和禁止拖欠中小企業貨款,但目前這種現象未能得到有效改善;軋輥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和高端軋輥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軋輥行業就必須堅持“四化”發展:
第一是產品高端化。一方面,隨著國內鋼鐵行業結構優化、產業升級,在追求鋼材高端化同時,對所用軋輥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目前軋輥市場存在結構性供需錯位。盡管我國軋輥制造企業數量較多,但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產品類型單一,這導致部分產品同質化嚴重,高性能、高技術含量的軋輥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滿足。因此,面對國內市場的需求,國內領先軋輥企業正積極響應市場變化,提高產品的耐磨性、沖擊韌性和抗熱疲勞等性能,推動產品向高端化、功能化和定制化方向轉型。
第二是服務系統化。軋輥的使用效果不僅取決于生產質量,還受使用環境影響,其中包括軋輥的正確使用、合理換輥、有效維護、精準檢測等一系列環節。軋鋼企業最直接的需求是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產品綜合成本最小化,因而鋼鐵企業對軋輥管控的深層次需求是軋制綜合成本最小化、相關資產輕量化、備件庫存減量化。未來軋輥企業不但要全程跟蹤軋輥使用狀況、提高客戶使用技術、延長軋輥使用壽命,還要從選材、使用、維修、庫存等一系列方面入手,成為提供軋輥整體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商。
第三是企業規?;?。當前國內軋輥行業技術水平、裝備能力上存在較大差異,多數企業生產規模較小,整體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不足。隨著競爭加劇,市場份額逐漸向綜合實力強、產品聲譽好和品牌形象佳的企業聚集。這些企業將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整合軋輥行業,并強化與國內外大型鋼鐵企業的戰略合作,在產品種類、生產裝備、科技實力等方面逐步形成了顯著優勢。為迎接國際市場挑戰,依托自身強大的科研技術平臺,國內領先軋輥企業正在加快高質量、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擴大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占有率,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
第四是綠色低碳化。在中國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低消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發展路線正在推動整個行業朝著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在這一發展背景下,作為鋼鐵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軋輥行業也同樣面臨著向綠色低碳化轉型的重要任務。這種轉型不僅是軋輥行業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增強軋輥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路徑。國內領先軋輥企業正在采取一系列的節能環保措施來順應這一趨勢,對生產設備進行系統性的更新換代和技術升級,推行屋頂光伏發電、儲能設備和能源合同管理,并完善能源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綠色工廠創建;通過提升整體工藝水平和優化能源利用效率,努力降低單位產品的能耗和相關排放,推動軋輥行業在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方面取得持續的進步。
最后,許亞南理事長號召軋輥行業要想生存和自強,就必須堅持行業自律,反對惡意內卷;堅持誠信經營,維護行業聲譽;到沒有訂單不生產、低于成本不銷售、不付款不發貨。希望軋輥企業要保證產品質量,理性報價,在面臨市場沖擊時牢牢守住經營底線,在特殊時期正確處理產量、成本、現金三者關系,促進和達到企業利益與行業秩序相統一。
中國鑄造協會執行副會長高巍作了《中國鑄造行業現狀及企業國際布局的建議》報告;中國鑄造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上海大學教授翟啟杰作了《高品質近終形鍛輥坯料變革性制備技術及微合金強化鑄造鋼鐵材料》報告;會議期間,舉辦了軋輥新材料新技術專題報告會,分別由中鋼邢機、江蘇共昌、邢臺德龍、遼寧眾達等4家企業發表了相關論文。同時,還組織參觀了凱達重工和寶鋼軋輥生產現場。(夏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