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楊悅 報道
中石化潤滑油潤滑脂分公司 供圖

圖為會議現場
5月21—23日,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設備分會主辦、首鋼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設備分會2025年液壓潤滑專業年會在天津召開。會議凝眾智以精進,協同心而創新,旨在交流液壓潤滑技術創新經驗,推動鋼鐵行業液壓潤滑在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新路徑。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設備分會秘書長成巨海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專家水琳致歡迎辭。首鋼股份有限公司設備部部長黃懷富做主題報告。首鋼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楊寶貴主持了本次會議。來自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潤滑脂分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新天鋼聯合特鋼有限公司、本鋼集團、建龍集團、馬鞍山鋼鐵有限公司、包鋼集團電氣有限公司、殼牌(中國)有限公司、道達爾潤滑油(中國)有限公司、江西美菲爾環??萍加邢薰?、天津日石潤滑油脂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做主題分享,多角度為與會嘉賓解讀了“數智潤滑、共贏未來”的新內涵。共有200余名行業專家代表參加了此次年會。
成巨海先簡要介紹了鋼鐵行業第1季度運行形勢。他表示,鋼鐵行業近年來在液壓潤滑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首鋼、包鋼等一批企業通過“全優潤滑”管理體系,實現了油品消耗降低和設備穩定性提升;寶鋼、中信泰富等企業通過協同創新,完成了部分液壓元件及油品的國產化替代;2024年統計企業的噸鋼油耗為0.2024千克/噸,與上一年統計相比粗鋼產量增加0.24億噸,噸鋼油耗下降0.0127千克等等??上渤煽兠媲案枥硇钥创残詥栴}。一是部分企業仍依賴經驗化操作,標準化、數字化的潤滑管理體系尚未完善,導致“欠潤滑”或“過潤滑”現象并存。二是技術應用滯后,新型潤滑材料、智能監測技術的推廣力度不足,難以滿足高端裝備對潤滑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三是數字化水平待提升。四是協同創新力度不夠,鋼鐵企業與油品供應商、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不夠深,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與應用存在脫節現象。
為此,成巨海建議:鋼鐵行業在液壓潤滑領域持續完善管理體系,提升標準化水平;加強數據統計分析,推進對標找差;深化技術創新,推動智能化監測與診斷;聚焦碳市場擴容,推廣綠色高效解決方案;加強產業鏈協同合作,構建共贏生態;突出示范引領,加強供需對接,進而推動技術升級和管理創新。
水琳表示,液壓技術是推動鋼鐵行業設備高效運轉、助力產業升級的核心支撐。在綠色低碳、數智轉型的浪潮下,如何讓液壓技術更智能、更可靠、更環保,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共同課題。中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始終與鋼鐵行業同頻共振,未來將繼續與行業伙伴并肩同行,堅持以科技之力守護鋼鐵“脊梁”。
首鋼股份有限公司設備部部長黃懷富在做題為《數智潤滑,共贏未來》的報告時表示,中國潤滑油行業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尤其是圍繞環保、節能、智能化等領域的需求日益顯著,企業將加快產品設計創新步伐,提高產品質量。鋼鐵企業與潤滑油企業通過共同探索產業鏈價值提升的新路徑,供需關系正朝著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不斷轉變和深度融合。
會后,與會嘉賓參觀了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潤滑脂分公司生產線和研究所。

圖為參觀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