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第七屆魏壽昆科技教育獎頒獎典禮在天工大廈第六會議室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獲得第七屆魏壽昆冶金獎,寶武集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穎昊和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焦樹強獲得第七屆魏壽昆冶金青年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七屆魏壽昆科技教育獎評審委員會主任殷瑞鈺;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首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民革;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張曉剛;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屈秀麗;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副主任高瑞平;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田志凌;中國金屬學會原常務副理事長趙沛;魏壽昆先生長子、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魏文寧;東北大學副校長王強;建龍集團副總裁阮小江;首鋼集團一級科學家、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福明;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級專家鄒明;東北大學教授朱苗勇;中國寶武低碳冶金創新中心技術總監劉穎昊;北京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武貴龍、副校長焦樹強出席頒獎典禮。頒獎典禮由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學部主任張建良主持。

武貴龍講話
武貴龍在講話中指出,魏壽昆科技教育獎至今已開展了6屆,成為了國內冶金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榮譽獎項之一。辦好魏壽昆科技教育獎的評選,既是緬懷,也是載體,更是使命。他表示,學校將以此次頒獎典禮為契機,在魏先生崇高精神的感召下,以“鋼鐵強國、科技興邦”為己任,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殷瑞鈺代表第七屆評審委員會宣讀本屆獲獎人名單

殷瑞鈺、武貴龍為獲獎人頒發了獲獎證書、獎章

干勇發表獲獎感言
干勇在獲獎感言中提到,正是因為有以魏壽昆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冶金學家打下的堅實基礎,才有了今天中國鋼鐵行業的蓬勃發展。他表示,十分榮幸能夠投身鋼鐵行業發展事業中,今后將持續深耕冶金流程技術研究,推動微觀基礎冶金學、專業工藝冶金學、宏觀動態冶金學發展,為人工智能時代推動鋼鐵產業深化變革、結構調整作出新的貢獻。

劉穎昊發表獲獎感言
劉穎昊在獲獎感言中表示,將延續前輩們在冶金行業種下的綠色“火種”,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自覺肩負使命,為中國鋼鐵行業低碳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焦樹強發表獲獎感言
焦樹強在獲獎感言中表示,將傳承“鋼魂”精神,持續躬耕冶金物理化學教學科研工作,培養更多聽黨話、跟黨走、有理想、有本領、具有為國奉獻鋼筋鐵骨的高素質人才。
在嘉賓交流環節,屠海令表示,魏壽昆科技教育獎評審嚴謹細致、規范全面,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希望冶金科技工作者能夠攻堅克難,篤實創新,不斷推進關鍵技術研發,做冶金行業科學技術進步的引領者。趙民革表示,冶金科技發展與冶金工業發展相輔相成,鋼鐵行業需求結構調整和未來產業中的鋼鐵應用場景需要加大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張曉剛希望一代代冶金科技工作者傳承好老一輩的光榮傳統,激發科技創新動能,迎接冶金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陳德榮表示,魏壽昆科技教育獎見證了一代代鋼鐵人的成長,年輕一代仍需探索如何引領全球鋼鐵行業技術進步,推動鋼鐵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劉明忠感謝北京科技大學提供的學習交流機會,希望魏壽昆科技教育獎能夠激勵更多專家學者為冶金行業發展貢獻蓬勃力量。高瑞平表示,冶金行業科學家應充分認識到科學研究與產業結合的重要性,從工程實踐中提問題,驅動冶金行業數智化升級。田志凌表示,中國金屬學會將在魏壽昆先生崇高精神感召下,更好地支持和服務科技工作者,為世界鋼鐵行業低碳轉型發展作出貢獻。王強表示,十分榮幸能夠獲得第六屆魏壽昆青年冶金獎,將繼承發揚老一輩冶金學家愛國奉獻、求真務實的優良品質,在鋼鐵報國的事業中彰顯青年擔當。阮小江表示,獲獎人要繼續傳承魏壽昆先生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為實現鋼鐵強國夢接續努力奮斗。
殷瑞鈺在總結講話中深情回顧了師從魏壽昆先生求學的點滴經歷,緬懷了魏先生在冶金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方面作出的偉大貢獻,表達了對魏先生科研學術成果、教書育人成就、高尚品德修養和偉大人格魅力的敬意。他指出,魏壽昆科技教育獎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贊譽,激勵了一代代冶金人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踔厲奮發、勇于爭先。他表示,獲獎人要進一步發揮典型示范作用,追求卓越、奉獻社會,為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北京科技大學要繼續發揚“求實鼎新”校訓精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培養更多具有為國奉獻鋼筋鐵骨的高素質人才。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