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新聞網 中國冶金報
記者 郭達清 報道
2025年8月22-23日,中國開發區協會零碳園區專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零碳園區研討會在北京舉辦。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原司長何炳光、地區經濟司原巡視員鄒勇,中國開發區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磊、副秘書長曾召賀,零碳園區專委會發起單位及首批委員單位代表、知名專家學者、重點開發區/高新區/產業園區管委會代表、綠色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代表(能源、建筑、交通、水務、環保、循環經濟、數字化等)、金融機構代表(綠色金融、碳金融)、認證機構及咨詢機構代表、媒體記者等近70家單位集聚一堂,130多位代表共襄盛舉。會議同期還成功舉辦零碳園區專委會第一次委員會會議。
首先,發起單位國合能源研究院院長王進向各委員單位代表闡明零碳園區專委會未來三年的工作規劃。

隨后,通過提名、選舉、表決,國合能源研究院院長王進當選為零碳園區專委會主任、南京市溧水區原副區長顧順清當選為零碳園區專委會秘書長,大會還產生了23位副主任、17位副秘書長、7位常務委員。

最后,在各委員單位代表的積極發言、互動交流中,零碳園區專委會第一次委員會會議圓滿落幕。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原巡視員鄒勇指出中國在“十五五”末期完成“碳達峰”目標時間緊、任務重,零碳園區專委會在此背景下成立正逢其時,希望零碳園區專委會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成為零碳園區建設的參謀部、智囊團和訓練營,最終為我國經濟社會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中國開發區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磊指出推動園區綠色低碳轉型是一項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的工程,零碳園區專委會的成立旨在“搭建高端平臺、引領標準規范、促進技術交流與轉化、深化國際合作、賦能園區實踐”,希望零碳園區專委會能夠當好“服務者”、做好“連接者”、成為“推動者”。

會上,中國開發區協會副秘書長曾召賀宣讀零碳園區專委會成立批復。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原司長何炳光、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原巡視員鄒勇見證,中國開發區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磊、國合能源研究院院長王進共同為零碳園區專委會揭牌。

中國開發區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磊、中國開發區協會副秘書長曾召賀、國合能源研究院院長王進、南京市溧水區原副區長顧順清為發起單位及首批委員單位頒發證書,國合能源研究院院長王進為首席專家及研究專家頒發聘書。

隨后,專委會進行了工作啟動與規劃發布。國合能源研究院院長王進首先從國家地方政策出發闡明專委會的成立背景,然后從指標嚴格且未細化、路徑難選且未成熟、保障欠缺且難落實、申報專業且較復雜等方面闡明零碳園區的落地難題,最后從如何組織落地方面闡明零碳園區專委會未來三年的工作規劃。

為了更好落實零碳園區建設,專委會邀請15位行業精英和優秀專家圍繞零碳園區的政策解讀、規劃申報、虛擬電廠、微電網、新型儲能技術等主題分享精彩報告,深度剖析園區發展路徑,共同謀劃未來發展藍圖。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環部副主任羅恩華,從零碳園區建設的背景與意義、指標體系與碳排放核算、重點建設任務的八個發力方向分享了其對零碳園區建設路徑的解讀。

中交機電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安曉萌,闡明零碳園區呈現出的集成化和標準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等發展趨勢,介紹機電局圍繞零碳業務所展開的核心技術專利、產業協同、市場等方面的布局以及在技術研發與設備供應合作、項目實施與產業協同、運營服務與市場拓展等方面的合作機會。

施耐德電氣戰略聯盟與創新生態總經理洪巖博,介紹施耐德電氣為客戶提供從頂層規劃到數字化賦能的碳中和服務、完整的綜能微網解決方案及全生命周期新能源服務,并分享柏林歐瑞府零碳園區建設案例及其在零碳建筑、零碳工廠、零碳充電場站等方面的實踐。

沈陽微控飛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文東,介紹了“國際+國內標準”雙重認證的全球首家飛輪儲能零碳工廠以及與施耐德聯合開拓的從規劃、建設到運營的零碳智慧園區建設路徑,并指出未來圍繞“平臺制造戰略、磁懸浮研發生態化戰略、產品研發銷售與能源資產經營并行戰略以及磁懸浮產業生態資本化戰略”四大戰略打造磁浮之都。

深圳創維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集成事業部副總經理田浩,分享了對零碳園區建設的保障措施及八大任務的理解、對零碳園區建設的收益模式、系統協調性、政策市場協調性的剖析,進一步介紹創維光伏滁州零碳示范園以及其在零碳園區智慧園區方面的諸多案例。

圣火新能源董事長王豐認為清潔供熱是政策剛性要求已成必然趨勢,并系統介紹新能源熱泵分類及其中的空氣源熱泵原理,以及圣火新能源的分布式供熱系統及其在國內部分省份的應用案例。

南京市溧水區原副區長顧順清,系統介紹了零碳園區建設的國內外形勢、政策背景、典型場景、操作路徑、商業模式等,詳細介紹零碳園區創建申報從規劃到運營的“六步法”及江蘇省某經開區的申報案例。

上海維旺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浩谷,介紹園區低碳轉型對新范式的迫切需求、作為分布式能源新范式的微電網以及目前推出的微電網系列產品,指出微電網可以持續拓展零碳園區能量,可以助力構建零碳園區能源新生態。

湖南湘江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石李城,詳細介紹了企業的發展歷程、行業地位、資質證照、工程案例,希望通過專委會與合作伙伴攜手,共同探索下述三條實踐路徑:一是破解規劃與落地難題,構建“源網荷儲”交鑰匙工程;二是驅動能效與資產升級,打造“碳能雙控”價值引擎;三是打通技術-金融閉環,構建園區零碳生態。

江蘇南大碳中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帥,介紹零碳園區的國內外政策背景、公司基本情況,分享外商投資FDI進出口零碳園區建設經驗以及國內零碳智慧物流園區、風光儲充放新能源系統案例,最后介紹了AI能碳管理系統及可以為產業方和政府提供的服務和價值。

弘奎(西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于鵬飛,系統介紹了虛擬電廠的發展階段、相關政策等基本情況,詳細介紹了虛擬電廠的接入方式、平臺架構、核心能力建設、經濟收益等發展方案,最后詳細介紹了公司的市場分布、資質牌照、易能寶產品及相關的應用案例。

蘇州鈞灝電力有限公司CEO祁富俊,簡要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歷程、行業專家組成以及智慧微網產品服務,詳細介紹了其在新疆和田地區瑪東油田的光儲柴智能微電網案例以及在國內外分布的其他微電網案例。

百穰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宏濤介紹了其新型二氧化碳儲能系統的工作原理、6大優勢、資質榮譽及嵌入零碳園區的方案,最后分享了該系統在實踐中的應用案例——安徽蕪湖海螺水泥10MW/80MWh新型二氧化碳儲能項目。

北京綠碳節能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高級銷售經理李桐欣,分享了其在零碳園區建設的可行性研究規劃、能碳管理平臺、綠色工廠評價、產品碳足跡評價、零碳園區相關培訓等方面的業務案例,指出在建設零碳園區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園區,要解決園區建設的動力問題、資金問題和收益問題。

固德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經理吳金鑫,首先闡明其源網荷儲智一體化方案是涵蓋從戶儲到工商儲再到大儲的全面解決方案,隨后詳細介紹了其智慧家庭綠電解決方案在廣德零碳小屋項目中的應用,其智慧工商業綠電解決方案在蘇州海明包裝工商儲項目、上海東禾九谷稻米產業園工商儲項目以及江西德安零碳產業園項目中的應用。
為了更好助力零碳園區建設,專委會邀請7位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就當前推進零碳園區建設的最大瓶頸、技術模式政策如何協同創新、如何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專委會在促進多方合作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未來3-5 年零碳園區的發展展望與建議等問題各抒己見,共話零碳園區的挑戰、機遇與合作。

四川新工綠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魏飛表示當前零碳園區建設正處于探索期,標準化體系與技術成熟度仍有提升空間,并分享了公司在礦井綠碳化、低碳化方面的經驗。

中能國新投資控股(南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熙中認為零碳園區建設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新高地,并重點介紹了該公司在投融資、供應鏈、產業投資、環??萍嫉确矫娴臉I務及在零碳園區方面的投入情況。

北京北控智能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婁力爭表示,零碳園區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維協同創新。公司作為風光儲生態價值構筑商,旨在提供供應鏈價值全套設計。

蘇州工業園區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文杰提出"梯度發展"建議,主張園區可采取"市級試點-省級示范-國家級申報"的階段性推進路徑。針對標準體系建設,他建議構建"開源節流"雙輪驅動機制,同步完善定量指標體系。在政策支持方面,他強調政企協同創新的重要性,呼吁企業主動搬進零碳園區。

珠海儀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歐陽洲表示園區能耗水平與零碳目標的匹配度需精準測算。他建議通過"技術升級+能源結構優化"雙管齊下,探索綠電直購、儲能配套等創新解決方案,推動形成經濟可行的零碳實施路徑。

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許遠超主任認為,零碳園區建設需要構建"頂層設計+地方實踐"的協同機制;建議加快制定分行業、分階段的差異化標準體系,重點突破跨領域技術協同創新瓶頸,推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

三峽水利(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玉明表示,工業園區申報零碳園區需注重"政策紅利"與"實際效益"的平衡。建議建立"政策解讀-方案設計-實施指導"的全周期服務體系,強化專業指導,助力地方因地制宜構建特色化零碳發展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