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近年來,中國鋼鐵行業、企業在高端化發展的進程中,以科技創新促產業創新,瞄準新的使用場景、核心裝備、新材料產業,走高端、高質、高效的發展道路,生產出更多、更優質、更高端的鋼鐵新材料,更好地服務于市場和社會。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鋼鐵企業,“云”賞“鋼鐵上新”。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teel enterprises have aimed at new application scenarios, core equipment, new materials industry, and produced many high-quality and high-end steel materials to serve the Humankind society, showing the charm of steel materials.
中國寶武寶鋼股份:
01 BCB EV? Meta寶鋼第五代平臺化集成化純電動白車身
首發時間:2025年4月23日

中國寶武旗下寶鋼股份成功開發出更安全的平臺化、集成化白車身解決方案——寶鋼第五代白車身BCB EV? Meta,實現鼎新平臺架構、一體化設計和個性化適配,助力車企實現車型的快速開發與迭代升級。
BCB EV? Meta以“伏兮?”底盤、“如翼”大門環、“昇”天幕頂為結構主體,集成7項超高、特超高吉帕鋼?應用和6項一體化自研創新技術應用,整車滿足2024版C-NCAP五星安全碰撞標準和25%小偏置碰“優秀(G)”要求,相比同級別車型減重10%~20%。該方案充分彰顯寶鋼新能源車整體解決方案SMARTeX對未來趨勢的洞察,服務全球用戶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發展的能力。
BeyondECO?寶鋼低碳排放汽車外板熱鍍鋅翼子板零件
首發時間:2025年4月26日

BeyondECO?寶鋼低碳排放汽車外板(CR180BH GI,0.6毫米)熱鍍鋅翼子板零件,應用于一汽-大眾邁騰車型,是中國首個通過整車技術認證的低碳排放鋼零件。在生產過程中,寶鋼股份采用了高爐、轉爐添加廢鋼工藝,從源頭減少碳排放。其原料熱軋卷已通過低碳排放鋼認證(證書編號:CIS_x0002_AC2FSTBGGF240001),這也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低碳排放鋼評價體系》出臺后的首個證書。不僅如此,冷軋全工序還使用了綠電,進一步助力減碳,最終實現BeyondECO?汽車板產品減碳比例超過30%。
低噪聲取向硅鋼B20R065-LM
首發時間:2024年11月27日

隨著人民群眾對聲環境舒適度的持續提升以及全球變壓器能效標準對變壓器噪聲技術指標的逐步提升,變壓器噪聲越來越受到歐美及國內頭部用戶的重視。應用低磁致伸縮高磁感取向硅鋼能更好地拓展變壓器企業噪聲控制的技術手段。B20R065-LM是目前全球低磁致伸縮產品的最高等級牌號,較同等級常規牌號產品制成同類型鐵芯可降低噪聲2分貝~4分貝,以材料科技助力變壓器用戶提升噪聲控制水平。
超高轉速高功率密度驅動電機用極薄規格無取向硅鋼B10AHV900M
首發時間:2025年5月22日

超高轉速高功率密度驅動電機用極薄規格無取向硅鋼B10AHV900M厚度為0.10毫米,甚至比一張A4紙還要薄。同時,鐵損值極低,也就是材料在高頻率交變磁場中的能量損耗極低,突破了全行業長期無法打破的9瓦/千克大關(在1.0特斯拉400赫茲磁化下)。此外,導磁性高,磁場強度在5000安/米下的磁極化強度達到1.66特斯拉,磁性能全球最高?!皹O薄規格”與“超高性能”無法兼得,一直以來都是限制無取向硅鋼性能提升的瓶頸問題,也是限制各類電機行業發展的難題。雖然全球范圍內也有鋼企能夠生產0.1毫米的無取向硅鋼,但能夠同時實現上述3個指標的產品此前還沒有。B10AHV900M這款產品擁有“提高行駛效率,延長汽車的續航里程”的優勢,將是新能源車驅動電機的理想材料之一。
鞍鋼集團:
02 100毫米大厚度460兆帕級高強韌機車用鋼
首發時間:2025年7月

鞍鋼集團鞍鋼股份成功研發生產出滿足高寒區域使用的零下50攝氏度低溫韌性要求的100毫米大厚度460兆帕級高強韌機車用鋼。
該產品通過創新成分設計與制備工藝,攻克了大厚度高強韌機車用鋼長期存在的偏析、夾雜和組織不均等難題,解決了材料性能分層波動的問題,其厚度與強韌性匹配度優異。這一突破性產品為軌道交通裝備長壽化、高可靠性提供了關鍵材料支撐,可顯著提升機車運行安全性。
熱軋抗氧化免涂層熱成型鋼CF-PHS1500
首發時間:2022年1月15日

由中國工程院士等11位行業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共同認定,鞍鋼集團本鋼熱軋抗氧化免涂層熱成型鋼CF-PHS1500為國際首創,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本鋼熱軋抗氧化免涂層熱成型鋼CF-PHS1500是針對現有技術局限性與用戶痛點研制開發的。該鋼種采用不同于Al-Si涂層研發路徑,利用高Cr-Si合金成分體系以及全流程表面調控技術,熱成型后零件表面氧化皮厚度小于微米,從而解決現有熱成型鋼裸板氧化皮剝落問題。同時,該鋼種打破了國外Al-Si涂層專利限制,形成了我國自有免涂層熱成型鋼專利技術,避免Al-Si涂層板在加熱過程中對輥道爐輥的黏附現象,在大幅降低汽車產業生產成本的同時,助力全球減碳。
據了解,該產品主要應用于乘用車防撞鋼梁、門檻梁、A柱、B柱等領域。該合金體系低強度級別系列鋼種工業化試制后,還將應用于免涂層激光拼焊一體化沖壓門環,大幅提高原料利用率并提高門環整體安全性能,并大大提高整車的減重幅度,從而進一步推動汽車輕量化進程。同時,該項目開發出熱沖壓工藝中前端快速感應加熱+常規加熱的新型加熱技術,形成的短流程熱沖壓成型新技術,可將傳統40米輥道爐縮短至15米,整體加熱效率提升30%,可大幅降低熱沖壓生產線的建造與運營成本。
家電用合金鍍層鋼板
首發時間:2025年2月18日

鞍鋼集團攀鋼釩板材廠率先在國內批量生產出家電用Zn-11%Al-3%Mg(11鋁3鎂)合金鍍層鋼板,合格率達到95%以上,將廣泛應用于空調、洗衣機等家用電器的背板、支架等關鍵部件。
以鋅為基體,添加鋁和鎂的三元合金鍍層鋼板,其成分為鋅中鋁含量約11%、鎂含量約3%,具備優良的耐腐蝕性、加工性、涂裝性等特點,是一種高性能的防腐蝕材料。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未來技術迭代,這種合金鍍層鋼板憑借其綜合性能優勢,其應用場景將得到進一步拓展。
中國寶武馬鋼:
03 韓國KTX列車用高硬度ER7型高速車輪
首發時間:2024年

該產品對綜合力學性能和耐磨損、抗熱損傷、抗接觸疲勞等服役表現等有著極高的要求。馬鋼交材與馬鋼技術中心聯合攻關,歷經10多輪實驗,掌握了車輪鋼夾雜物塑性化及關鍵成分設計控制技術,輪輞高強、硬度與韌性匹配實現的成分及熱處理冷卻組合控制技術,改善車輪服役中后期抗磨損性能的輪輞內部先共析鐵素體體積分數的精確控制技術,形成了多項專利和技術秘密。
該產品適用于韓國山地型高速鐵路狀況,在服役使用初期,實測顯示磨耗速率相對降低48%,且車輪踏面狀態良好,滿足高強韌、耐磨損、抗滾動接觸疲勞等要求,贏得了用戶高度認可。
無磷型自潤滑鍍鋅汽車面板
首發時間:2024年

鍍鋅汽車外板是汽車板材中的精品。然而,“脫鋅粉”卻一直是鍍鋅汽車板產品的“通病”。
馬鋼汽車板研發團隊迅速組建專項項目組,深入客戶和生產現場進行技術攻關,創新性地提出在鍍鋅板表面涂覆潤滑劑以降低摩擦系數。歷經三輪改進,馬鋼自主開發了無磷成分低摩擦系數自潤滑藥劑,并掌握了該藥劑體系下生產制造輥涂工藝穩定控制技術,成功開發出第三代環境友好型低摩擦系數鍍鋅汽車面板。與非自潤滑鍍鋅板相比,該產品摩擦系數降低20%以上,同時還具有更優的涂裝適應性和低成本特點,
目前,該產品已走進國內多家汽車制造用戶,實現了對10余款車型60多種外板零件的批量供貨。馬鋼也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自潤滑鍍鋅汽車外板產品銷量突破10萬噸的鋼廠。
Q355級厚翼緣(80毫米~120毫米)柱形熱軋H型鋼
首發時間:2024年

該產品應用于高層及大跨度建筑。以前該產品依賴進口。馬鋼型鋼研發技術團隊通過全面系統攻關,創新采用了H-H軋法,匹配特殊的軋制規程,解決了高厚斷面坯型軋制厚翼緣柱形規格型鋼表面質量控制難題;利用復合強化技術手段和相關溫控形變耦合技術,在滿足塑性和韌性的前提下,提高了產品屈服強度;通過優化結晶器保護渣等物性參數,優化結晶器冷卻制度參數,以及適配連鑄工序,使重型異形坯連鑄表面質量得到良好控制。
目前,該產品已經出口應用到東南亞的建筑樁基工程,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
鋼研總院
04 CHSN01超低溫高強韌無磁鋼
首發時間:2024年

今年5月1日,世界首臺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工程總裝正式啟動。我國首創的CHSN01超低溫高強韌無磁鋼,將為這顆重達6000噸的聚變堆“心臟”的強勁跳動提供不可或缺的助力。這種由中國鋼研集團所屬鋼鐵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簡稱鋼研總院)與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理化技術研究所共同研發、聯合攻關的不銹鋼新材料,將化身500噸鎧甲與線圈盒直線段部件,嵌入BEST裝置最核心的超導磁體系統,直面零下268.95攝氏度(4.2K)的極端低溫考驗,托舉起我國“人造太陽”的偉大夢想。其中,鋼研總院、中科院等離子體所聯合久立特材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了聚變磁體用高強韌、耐低溫CHSN01不銹鋼鎧甲的研制,并通過了真實服役工況下的性能考核;聯合攀鋼集團長城特鋼、上海電氣上重鑄鍛與國機重裝二重裝備共同完成了厚10毫米~90毫米系列規格的CHSN01 熱軋板材和6噸級大尺寸CHSN01鍛件(厚260毫米×寬560毫米×長5000毫米)的研制。
15000∶1極限寬厚比超寬幅超薄因瓦合金帶材
首發時間:2025年5月

鋼研總院、寶鋼股份和燕山大學強強聯手,在全球首次開發出極限寬厚比達到15000∶1(寬度1500毫米、厚度0.1毫米)的超寬幅超薄因瓦合金帶材,并成功攻克了這種帶材的極限純凈度、超平軋制、低殘余應力控制等一系列難題。該產品將直接滿足下一代高分辨率、大尺寸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及Micro-LED(微發光二極管顯示器)顯示面板對更大尺寸開放金屬掩膜板基材的迫切需求,有力推動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的技術升級和成本優化,為未來顯示領域產業鏈核心用材自主可控提供堅實保障。除作為開放金屬掩膜板關鍵用材外,該材料還可推廣應用于空間光學、精密儀器、電子封裝等多種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