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樊三彩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7月29日,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十一次理事(擴大)會議期間,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南通)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力源發表了題為《戰略先行 經營筑基》的主題報告,講述了中天鋼鐵的企業發展歷程和中天鋼鐵“一總部、多基地”的戰略布局,對常州基地、淮安基地、南通基地逐一進行了介紹。

圖為董力源
“2018年,按照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個示范(貫徹國家戰略發展的示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促進蘇南蘇中蘇北協調發展的示范),中天鋼鐵開啟了‘二次創業’新征程。2020 年南通項目正式開始建設,2021年淮安基地簽約落地,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總部、多基地’的戰略布局?!倍υ凑f道。
其中,常州基地致力于打造“高精尖”優特鋼棒線材精品基地;淮安基地,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的超高強精品鋼簾線基地,規劃建設年產160萬噸的超高強精品鋼簾線基地,目標打造全球首家金屬材料深加工“燈塔工廠”;南通基地,致力于打造“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世界級綠色臨港產業園。
董力源還重點介紹了中天鋼鐵轉型升級的探索和實踐。
一是智能化躍遷,從數字賦能到“智能決策”。
董力源介紹,中天鋼鐵持續聚焦數智轉型,已經與國內多家頂尖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開展合作,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大規模應用,按照國家領航級智能工廠的標準規劃推進。
“特別是南通基地,我們以數字化平臺、智能化系統、自動化設備三化合一為目標,建設了行業先進的數字化控制中心,集數據中心、智能管控中心、鋼軋集控中心、能源中心、鐵前集控中心五大中心于一體,遠離生產現場5公里,實現了遠程操作、智能化決策?!彼硎?,特別是焦化、燒結、球團、煉鐵等7個鐵前工序集中到數控中心,通過鐵前扁平化改革,總體人效大幅提升。同時開展了多項智能制造項目,構建了覆蓋關鍵生產環節的智能感知與決策體系。
“未來,我們將深化生產運營協同優化,推動鐵前、鋼后工序極致扁平化,實現全流程一體化協同;并深度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工業機理模型,驅動生產調度、質量控制與能源管理的智能化升級,努力將南通基地打造成為AI驅動、精準決策的智慧工廠?!倍υ幢硎?。
二是綠色化轉型,從綠色制造到“智造綠色”。
“多年來,中天鋼鐵積極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多項關鍵指標達到行業標桿水平?!倍υ幢硎?,“特別是南通基地,作為全國最新的、一次性整體規劃建設的沿海鋼鐵基地,南通基地采用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技術,實現了三零標準(煤氣零放散、廢水零排放、固廢零出廠)?!?/div>
其中,在煤氣回收方面,通過將煤氣全部回收利用,并配套光伏、儲能項目,實現自發電比例超過95%。在廢水處理方面,建有35公里的新水收集渠,回收雨水、中水循環利用,全廠不設置一個排水口;同時,引入分鹽結晶技術,從工業廢水中提煉出“工業鹽”,實現生產廢水循環回用。在固廢處理方面,通過合理規劃鋼渣生產線、水渣生產線以及 轉底爐等固廢處理設施,全廠固廢綜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三是梯隊化賦能,從全員煥新到“瞄準未來”。
為了培養一支與集團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人才隊伍,中天鋼鐵提出了“四化人才”(年輕化、知識化、梯隊化、復合化)培養方針,目標打造“80 后為主力軍、90 后為生力軍、00 后為儲備軍”的人才梯隊。
“在這一人才培養方針下,我們搭建起人才晉升的‘三通道’(管理、技術、技能),既可以縱向晉升,也可以跨通道橫向轉換?!倍υ幢硎?。
在干部能力培養上,中天鋼鐵在全集團推行跨部門、跨領域、跨基地的干部輪崗機制,明確每年 12%的干部輪崗硬指標,打破“一崗定終身”的固化思維,引導干部跳出“舒適區”,在多元賽道上鍛煉出“ 既懂專業又通全局”的過硬本領。
在干部的選拔與淘汰上,設立每年淘汰 10%干部的剛性機制,并把原來的年度考核,細化為月度考核和季度考評,讓干部能力評估更趨細致深入?!皩τ谀軇撔峦黄频母刹?,我們大膽提拔重用;對于按部就班,甚至主動躺平的干部,及時淘汰出局?!倍υ幢硎?。
四是成果共享,從效益分配到“人心凝聚”。
隨著“一總部、三基地”戰略布局的逐步形成,中天鋼鐵開始推進“集團化管控模式改革”,通過“放手、放心、放權”,推行總經理負責制,將“產、供、銷、人、財、物”管理權充分下放給年輕一代職業經理人,各公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最大限度釋放經營單元的發展潛能。
“從2023年起,集團開始實施‘0 基礎效益分成’方案 ,只要下屬公司有凈利潤,就從凈利潤里拿出10%以上獎勵全員,按‘433’比例分成(經營層 40%、中層干部 30%、員工 30%)?!倍υ幢硎?,這不僅是物質激勵 ,更是讓每一位干部員工 成為名義上的股東,共享集團發展成果。
五是精準化對標,從補齊短板到“鍛造長板”。
董力源介紹,近年來,中天鋼鐵持續深化對標學習,主動向首鋼、寶武、中信、沙鋼、方大、永鋒等多家標桿企業“取經學習”。從高爐燃料比、煉鋼合金單耗等關鍵指標的精益管控,到物流優化、信息化建設等核心環節的效能突破,再到激發組織活力、提升人效產出的多維賦能,我們與行業先進深入對標,互相學習,共同提升。
“我們堅信,深入對標的核心不是競爭比拼, 而是在于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希望我們廣大鋼鐵企業以開放協作的姿態,深挖降本潛力、加速技術革新,在比學趕超中,共同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彼f。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張雨恬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