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通訊員 常云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就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系統部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是大勢所趨。作為制造業中的關鍵性行業,鋼鐵工業加快推進產業綠色化轉型,不斷奏響綠色低碳發展“協奏曲”。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寶鋼”)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屬中國五礦中國中冶旗下專門從事冶金運營服務的骨干子企業,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綠色低碳發展貫穿冶金運營服務全領域、全過程,進一步加快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助力鋼鐵工業綠色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探索綠色運維新模式 提升服務品質
在高標準、高規格運營服務全國和東南亞地區30家鋼鐵企業的過程中,中冶寶鋼依托極致專業化冶金運營服務能力和豐富的運營服務經驗,圍繞冶金運營服務主責主業,努力提升綠色化、低碳化冶金運營服務技術水平,助推鋼企建設清潔美麗“花園式工廠”。

中冶寶鋼運營服務的寶山股份東山基地——湛江鋼鐵

中冶寶鋼運營服務的寶鋼股份寶山基地
優質施工加速推動鋼廠綠色化改造。中冶寶鋼高質量承建重慶鋼鐵翻車機封閉改造項目,破解施工環境復雜與施工工藝繁瑣的雙重難題,聚焦遏制翻車機作業揚塵污染核心任務,通過對翻車機室面積達660平方米區域實施全封閉改造,新建清車余料線和溶劑清車線鋼結構廠房,配套建有通風、智能照明及霧炮除塵系統,構建起全方位污染防控體系。中冶寶鋼運用工程項目在線管理系統,高質量建設皮帶通廊及建構筑物整體封閉及基礎改造項目,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精準推進成本分析、實時開展風險預警防控,累計完成彩鋼瓦(板)、門窗安裝面積達26.3萬平方米、各類鋼結構安裝量超3200噸、鋼結構基礎混凝土澆筑量超1000立方米,各工序施工質量全面達標。

中冶寶鋼運營服務的煉鋼精整一體化項目
發揮優勢助力鋼廠節能環保。中冶寶鋼發揮全產業鏈冶金運營服務優勢,以離線施工與在線改造相結合的方式,高質量實施蒸汽系統改造、熱軋加熱爐余熱回收節能改造等余熱余能利用工程,為落實國家的節能減排政策,實現資源“應收盡收”提供中冶寶鋼方案。在中南股份蒸汽利用效率提升工程中,中冶寶鋼實現焦化區域、煉鋼區域、軋鋼區域蒸汽管網系統的拆分重組,達到蒸汽劃區供用,減少蒸汽長距離輸送過程的損耗,提高蒸汽利用率。中冶寶鋼高質量推進湛江鋼鐵熱軋廠加熱爐余熱回收節能改造項目,在核心環節排煙管道改造施工中,通過優化作業項目、精細施工管控、強化人員配置、完善組織協調等方式,克服生產線停機時間短、管道安裝工程量大、高空作業風險高、現場協調難度大等困難,高效完成施工任務,助力湛江鋼鐵熱軋廠加熱爐余熱回收效率提升。

中冶寶鋼運營服務的湛江鋼鐵氫基豎爐區域
優質運維助力生產工藝改進。在氫基豎爐運營服務領域,中冶寶鋼以設備為核心,調動全系統資源,收集規整設備圖紙117套、項目初步設計3冊、編制維修作業標準145篇、覆蓋40臺設備,為后續的設備檢修提供指導;通過抽調骨干、內部培養、社會招聘相結合的方式,提前儲備項目人員;提前配置18項、共計166臺(套)固定資產;提前采購158項、共計1297個常規工器具,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支撐。在燒結機組煙氣凈化環保設備生產運維方面,中冶寶鋼自主研發了“活性炭圓輥檢測裝置”“半干法脫硫系統布袋捉漏裝置”等設備,開發了脫硫島集成清灰系統,形成了發明專利、技術成果33項,其中“燒結煙氣脫硫系統運維技術及裝備的開發與應用”被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獲得中施企協會科學進步獎二等獎,實現煉鐵燒結環保設備的安全清潔、穩定高效運行。
提供低碳服務新方案 實現清潔運輸
在“雙碳”目標引領與環保政策升級的大背景下,中冶寶鋼積極響應鋼鐵行業對綠色裝備的需求,憑借創新驅動,相繼推出了無軌化電動加料機、純電無人運渣車、新能源冶金大物流水渣車等一系列綠色裝備,在多個環節實現動能升級,為工業綠色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力。

中冶寶鋼自主研發的智慧綠色廢鋼配料運輸系統
動能升級,研發新能源車輛書寫綠色發展新篇章。隨著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傳統爐口運輸設備的尾氣排放問題成為工廠室內運輸的污染難題。中冶寶鋼聚焦加料機研發升級,成功推出“中冶重機”品牌無軌化電動加料機。這款設備采用清潔能源驅動,以三相異步電機作為動力源,通過電纜卷筒和電滑環實現電力傳輸,直接利用工業用電驅動電機,無需二次能量轉換。這不僅省去了蓄電池車輛的充電流程,而且運行安全、穩定,適用于局部空間作業,實現了工作效率與節能減排的雙提升。同時,在渣場運輸領域,中冶寶鋼針對銅冶煉行業的特定需求,研發出EYZC-65型純電無人運渣車。該車整合了電機驅動、電池管理技術等眾多前沿技術,能在復雜且嚴苛的渣場作業環境高效運行。該車充分采用模塊化設計,生產靈活高效,自重輕、載重量大、轉彎半徑小等特點突出,并配備先進的控制系統和傳感器設備,不僅可以實現自主背罐、運罐、放罐功能,還能對運行數據實時反饋,滿足多種駕駛模式需求,填補了國內無軌智慧渣場專用設備的空白,為冶金行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冶寶鋼高質量推進寶鋼股份寶山基地原料輸入皮帶系統改造項目
而早在2021年6月下旬,中冶寶鋼首臺新能源冶金大物流水渣車ESZC-50成功下線。中冶寶鋼研發團隊經過考察和對比后,將純電驅動力作為動力轉型目標。該車采用磷酸鐵鋰動力鋰電池作為動力源,設計沖、換電雙模式結構,蓄能方便快捷,續航里程長,滿足冶金工業高強度作業需求。該車實現零碳排放,且能耗低、故障少、檢修方便,相比燃油車優勢顯著,進一步減少了環境污染,降低了運營成本。
動能回收,挖掘潛在效益降低能量損耗。在新能源車輛研發過程中,中冶寶鋼高度重視動能回收利用技術,以降低能量損耗,實現節能最大化的設計目標。以新能源冶金大物流特種車輛為例,系統特別設計了動能回收機構,在行車制動、車輛下坡及工作機構工作過程中,能夠實時回收動能并將其轉換為電能。這種創新的能量回收模式,有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實現了綠色動能的高效循環,展現了中冶寶鋼在技術研發過程中的環保意識和節能理念。
車輛改造,舊設備煥新注入低碳基因。除積極研發新能源車輛外,中冶寶鋼對原有車輛進行“油改電”升級改造,使其符合低碳環保的時代要求。根據鋼廠生產需要,中冶寶鋼對載重35噸抱罐車進行“油改電”改造升級,采用更為環保的純電動力方案。比如,借鑒新能源車輛的經驗,中冶寶鋼對黑龍江紫金銅業載重75噸抱罐車的原有的燃油驅動部分替換為純電驅動力,并配備動能回收機構,減少碳排放與能源浪費,還可提升原有車輛的智能化水平,增強其節能與環保性能;在原有設備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升級、加裝智能控制系統,優化車輛的運行參數,實現更精準的能源管理和降低能耗。
中冶寶鋼在綠色裝備發展上的創新實踐,不僅是對國家“雙碳”目標的積極響應,更是其在工業制造領域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這些綠色裝備的研發與應用,不僅能為企業自身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還能對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起到重要的示范與引領作用。
加快資源循環再利用 推動產業升級
中冶寶鋼聚焦鋼鐵冶煉過程中的廢棄物綜合再利用技術,通過技術賦能冶金運營服務,不斷鍛長板、補短板,加快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腳步,構建資源節約型運營服務體系。
全天候保障綠色冶煉。鋼渣是煉鋼過程中產生的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中冶寶鋼堅持問題導向的工作思維,主動扛起責任發起綠色革命,向寶鋼股份寶山基地提供全產業鏈渣處理運營服務。多年來,中冶寶鋼參與了寶鋼股份鋼渣處理裝置的研究應用、科研攻關和技術改進并負責全過程運營,為鋼渣尾渣的資源化綜合利用提供便利。在此基礎上,中冶寶鋼堅持精益求精的品質堅守,持續推動鋼渣二次處理工藝和設備創新研發,建立集約化、產品化、高效化、環?;匿撛翁幚懋a線處理寶鋼煉鋼廠各生產單元產生的鋼渣,提高了鋼渣高附加值產品轉化率和返生產利用率。在鋼渣三次處理方面,中冶寶鋼打造鋼渣環保處理與綠色高效利用業務,形成了“多元化-梯度”?;瘧皿w系,研發了“粉、沙、磚、土”四大類產品,在解決鋼渣固廢處理的同時以高端產品為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中冶寶鋼運營的鋼渣返生產利用中心
綠色化運維煉鋼生產。廢鋼是當今鋼鐵冶煉的關鍵原料,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保效益。中冶寶鋼高度重視綠色低碳發展和技術創新,推進冶金運營服務工藝升級優化,為煉鋼生產提質增效提供技術支撐。為改善廢鋼運營服務工藝、提高服務效率,中冶寶鋼針對生產環境復雜、人工作業強度大、安全風險高等痛點進行攻關,開發我國首個智慧綠色無人廢鋼配料運輸系統,有效實現遠程化廢鋼裝載、智能化路線規劃、無人化廢鋼轉駁、綠色化廢鋼運輸、一體化料場管控,促進廢鋼供應效率提升。該系統在湛江鋼鐵投用,可使作業人員數量縮減近50%,實現無人化、少人化運行,其路線優化功能可以縮短運輸距離,提高運輸效率。
智能化驅動高效運維。中冶寶鋼推進“渣處理滾筒全壽命狀態監測及智能診斷模塊研發與應用”項目,通過兩年的研究和實踐,研發了可動態計量進渣量的智能化滾筒及附屬設備,構建了滾筒運行工藝參數優化模型,生產設備管理人員通過電腦端、手機端隨時掌握滾筒運行狀態,查看狀態趨勢分析,提前落實設備狀態干預,實現了對生產數據的精準調控。同時,該項目在鋼渣處理集控中心大屏實現聯動顯示,延長了滾筒鏈板機、刮板機、斗提機等關鍵設備壽命,提高了滾筒生產效率。該成果已在寶鋼股份寶山基地一煉鋼滾筒渣處理運維項目中應用,全天候監護滾筒有效運行。在其研發過程中,中冶寶鋼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件、受理發明專利3件及登記軟件著作權2件。
中冶寶鋼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揮全天候、全流程、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冶金運營服務優勢,加快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產品創新,爭做綠色低碳冶金運營“領跑者”,積極融入鋼鐵綠色低碳“生態圈”,為鋼鐵行業綠色化低碳化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