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連鑄生產一線16年
從澆鋼操作到機長管理
從澆鋼能手到創新先鋒
歲月在他的雙手上留下了痕跡
也在每一塊鑄坯上書寫了不朽篇章
他用嚴謹的態度和精湛的技術
守護每一塊鑄坯的質量
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
鋼鐵人的工匠精神
先后榮獲公司“優秀共產黨員”
中國寶武“銅牛獎”
長壽區“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他就是煉鋼廠王勇
連鑄工序根據生產工藝溫度、時間和節奏要求,向軋鋼工序持續提供合格鑄坯。 作為一名澆鋼機長,王勇一度反復鉆研結晶器流場控制,提出“以結晶器流場為核心”的操作理念,通過優化水口對中、氬氣控制等操作,使黏結停車率較原來降低0.54%,年降本超150萬元。
面對耐候鋼拉速提升難題,他主動參與攻關,通過調整二冷配水、優化振動參數,團隊成功將拉速提高10%,澆鑄周期縮短10分鐘,實現效率、質量、能耗三大突破,每小時增產62噸,鑄坯合格率穩定在99.5%以上。這項技術獲評公司崗位創新成果,并申請發明專利1項。
“問題在哪里,答案就在哪里?!边@是王勇常掛在嘴邊的話。
他帶領班組成員立足崗位,攻克多項技術瓶頸。例如,針對中包烘烤器操作繁瑣的痛點,他提出“一鍵上升”自動化改進,減少人為干預,提高安全性。推行“班前預判、班中監控、班后復盤”工作法,開機換包成功率達100%,鋼水收得率穩定在98.3%以上,帶領班組創下連續4年“零漏鋼”紀錄。
“一個人強不算強,團隊強才是真本事?!?/p>
他注重技術傳承,常常利用生產間隙組織班組分析事故案例、復盤操作要點,通過“理論+實操”培訓,2年內為車間培養3名重點崗位骨干。參與編寫《連鑄標準化操作手冊》,總結“打渣推渣七步法”“換水口三確認”等實用技巧。在他的帶動下,班組5次榮獲煉鋼廠“鋼花之星”稱號。
他說:“連鑄是鋼水的‘塑形者’,我們必須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對每一塊鑄坯負責?!彼媒承氖刈o生產,用創新驅動效率,為煉鋼高效化生產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孫知雄、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