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從電氣專業畢業的王軍,懷揣著夢想,只身來到龍鋼。對于時為陜西龍門鋼鐵總廠的龍鋼,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電氣專業正是當時企業所需的熱門專業。因此,分廠特意將他安排在設備科工作,這可是很多人羨慕的崗位??墒?,沒幾天,王軍就跟領導鬧起了別扭,他向領導提出申請,要求去生產一線當維修電工。這對于很多人都想不通,他離開了干凈整潔的辦公室,來到臟、重、累的維修車間,而對于王軍來說,他才覺得找對了位置。很快,這名不一樣的年輕人,就開始逐漸展現出過人的技術才能。1993年底,龍鋼新建煉鐵4號爐項目,王軍全程參與了該項目,從安裝電纜支架到敷設電纜,包括投產后期的監護運行,在一線項目的磨練中,王軍很快就成長為車間的技術骨干。
1995年,因為工作需要王軍被調動至正在籌建的煉鋼項目部,并被派送到鞍鋼的一個自動化公司學習轉爐自動化系統。經過幾天下來的觀察和學習,企業技術水平的差距激起了王軍的好勝之心,同時也讓他深深迷戀上了那些外人感覺枯燥,難以理解的編程語言和圖紙,讓他如饑似渴的吸收著自動化專業知識。
鞍鋼之行,給王軍開啟了一片新的視野,他在自動化方面的技術能力得以快速提高?;氐焦竞?,他全程參加了煉鋼12噸轉爐及氧槍項目,從籌建到安裝調試,他熟練掌握了西門子S5系列、PLC軟硬件知識及6RA24直流調速系統的調試,為轉爐順利投產立下一功,并成為公司較早接觸現代電氣自動化的技術人員之一。
2008年底,公司高爐遷建,王軍再次遇到了他職業生涯中的一輪挑戰。公司將他調入煉鐵廠,全面參加煉鐵新高爐項目儀表及自動化系統的安裝調試工作,初上高爐,崗位人員向他講述故障現象,比如頂壓、頂溫、布料器、數字缸、調壓閥組或TRT這些專業名詞的時候,他感覺一頭霧水,甚至連傳感器在哪里裝的都不知道,這讓在技術上一貫自信的他感覺顏面掃地,深以為恥。
弱者被挫折打敗,強者將之視為機會。那段時間,他又發上了狠勁,以清零心態開始學習研究高爐工藝系統。新高爐投產期間,他從未按時下班,別人都走了,他還在電腦前研究控制程序,或者在現場向崗位工請教熟悉工藝流程。無數個挑燈夜讀的努力,終于使他重新收獲了自信,在公司自動化儀表領域,成為令人信服的技術權威。
作為電氣專業的優秀代表,王軍在公司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2014年3月份,在各級組織的支持下,王軍電氣自動工作室正式掛牌,新平臺的搭建在全廠范圍內選拔了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工作經驗和創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作為核心成員。重點圍繞公司生產活動、技能人才培養、難點問題攻關的創新工作。
工作室成立以來,王軍結合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培訓,為企業培養了大量的電氣技術人才,并憑借自己的堅韌和勤奮,帶領團隊完成了公司大量技術改造,攻克了諸多困擾企業發展的技術難題,其中20多項改造成果,為企業創效一千多萬元。
作為一名普通的鋼鐵工人,王軍的成長之路不僅是陜鋼諸多技術工人的縮影,也是龍鋼公司在培育和造就新時代技術產業工人道路上的成功實踐。梳理王軍的成長歷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以自己堅定的信念支撐夢想,用“匠心”守初心,為全體職工樹立了光輝榜樣,為企業實現“國內一流、行業領先”目標披荊斬棘,保駕護航。
(權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