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武集團中南股份煉鋼廠公輔車間行車團隊緊扣“極致效率提升促降本增效”目標,聚焦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技術創新、修舊利廢、精益管理”三位一體模式,實現多項降本突破,為車間成本管控樹立標桿。
變廢為寶 閑置資源再生創效
行車員工在二工序鋼水跨的日常巡檢中發現,最東側9米左右的A、B、C三相滑觸線因現場條件限制,長期未投入正常使用,存在資源浪費。針對這一問題,行車維檢人員采用“拆舊利廢”策略,通過精準測算,利用檢修時機,拆除東側5米長的A/B/C三相滑觸線,既不影響行車的正常使用,又可回收閑置資源。拆下的滑觸線經防腐處理后分類入庫作為備件,減少了新備件采購,直接節約成本3萬元。
滑觸線“無創手術” 根治頑疾
面對二工序廢鋼跨行車16號柱附近A相滑觸線碳化、鼓包導致頻繁跳電問題,行車區域設備攻關組決定突破常規思維,創造性實施“A相與地線功能互換”改造。通過相位極性調整、導軌打磨、接觸面輪廓修形等工藝改進,在零新增備件投入情況下成功恢復供電穩定性,避免10米長滑觸線整體更換,節約成本5000元。
打破技術壁壘,填補技術空白
針對59號車主鉤電機轉子防塵板松動導致電機振動值超標問題,行車維檢員通過檢測并分析確定振動源后,研究決定創造性地采用復合固定工藝,攻克轉子銅板斷裂風險,相較委外維修方案節約成本1.2萬元。自主維修成本接近于零,同步形成《大功率電機防塵組件自主維修標準》,填補該領域技術空白,減少對外部技術依賴。
公輔車間行車團隊深化“人人都是經營者”理念,通過技術創新與資源整合,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以問題導向,突破傳統維修思維定式,利用“小技改”撬動“大效益”,降本增效成果顯著。(唐彩云 黃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