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孟祥林 通訊員胡毅 劉嬋)5月26日,四川省金屬學會在四川成都主辦了“基于多模態協同的鈦白基料粒度多級調控機制研究及應用”項目成果評價會。經過嚴格評審,評價委員會一致認定,由鞍鋼集團攀鋼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這一項目的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在線水解晶種調控技術更是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一創新成果不僅標志著攀鋼在鈦白粉制造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還為中國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樹立了新的標桿。
面對我國硫酸法鈦白產量占比持續超過80%、產品同質化嚴重、產能過剩、競爭力不強的現狀,攀鋼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組建了一支由攀鋼研究院、攀鋼釩鈦股份、重慶大學、東北大學等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參與的聯合科研團隊。由攀鋼研究院釩鈦化工技術研究所特級研究員路瑞芳博士牽頭,聯合科研團隊系統解析了水解晶種質量、水解工藝參數、鹽處理配方等多級調控機制,開展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技術研究。
經過不懈努力,該科研團隊成功開發出世界首套水解晶種質量在線判定儀,在行業內首次建立了基于機器學習的偏鈦酸粒度軟測量模型,率先構建了煅燒過程不同操作參數下二氧化鈦粒子生長和晶型轉化的預測模型,并形成了全流程控制制備技術方案。這一系列創新成果不僅打破了鈦白粉基料粒度調控多個關鍵環節依靠“經驗操作”的傳統模式,還結束了人工判定硫酸法鈦白粉水解晶種的歷史。
目前,該項目成果已在攀鋼5條硫酸法鈦白產線成功應用。相關應用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國內外相同應用領域的領先產品性能指標,其中攀鋼重慶鈦業關鍵指標合格率提升至97%以上,攀枝花東方鈦業關鍵質量指標提升至95%以上。
攀鋼的這一創新成果不僅獲得海外授權發明專利1件、國內發明專利14件和軟件著作權1項,還參與了國家標準的起草工作。未來,攀鋼將繼續加大該技術的應用推廣力度,為推動我國傳統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科技力量。
《中國冶金報》(2025年06月10日 01版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