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鋼集團張宣科技物流公司聚焦“紅光帶”運輸作業難點、痛點,開展理論教學與實戰演練融合的場景式培訓,促進職工在真操實練中淬煉排查治理硬功,為鐵路運輸順暢筑牢技術屏障。
課堂搬進現場,故障成因“看得見”
“大家看這里——軌道電路接續線松動,就可能導致信號傳輸中斷,控制臺直接顯示‘紅光帶’?!?月16日上午,在張宣科技物流公司成品站作業現場,有著20年經驗的黨員技師任振國手持萬用表,指著鋼軌接縫處的部件講解,身后是圍攏學習的青年職工——這是該公司實訓的日常場景。
告別以往“教室講原理、圖紙說故障”的模式,實訓課堂直接扎根鐵路沿線、信號機房等真實作業環境。針對“紅光帶”常見誘因:鋼軌生銹、絕緣接頭破損、電纜接地等,實訓團隊將拆解的軌道變壓器、信號機等設備搬至現場,結合典型故障案例,手把手演示部件檢測、參數測量、電路導通測試等關鍵步驟。職工邊看邊記、上手操作,抽象的“電路原理”化為可觸摸的“部件狀態”,“故障成因”從書本描述轉化為直觀的“現象對應”,對“紅光帶”的形成機理理解更為透徹。
模擬實戰演練,應急處置“練得熟”
“三號道岔區段出現‘紅光帶’,半小時后將有機車作業,請立即處置!”調度室模擬指令傳來,實訓學員迅速攜帶工具奔赴現場,嚴格遵循“先外觀后參數、先靜態后動態”的應急處置流程,依次檢查鋼軌面清潔度、軌距拉桿絕緣性能、信號電纜接頭等狀態……15分鐘后,精準定位到“絕緣軌距桿破損”的故障點,順利完成處置。
為提升應急響應能力,該公司設置“突發故障演練”環節:隨機設置單一或復合故障場景,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故障判斷——工具選用——處置操作——效果驗證”全流程作業。實訓老師全程計時、實時點評,重點糾正排查順序混亂、工具使用不當、安全措施疏漏等問題。同時引入“師徒結對PK”機制,老帶新組隊比拼,既考技術熟練度,也練團隊協作力。經反復演練,學員故障排查平均時間縮短35%,處置規范性顯著提升。
總結提煉方法,治理經驗”傳得開”
“遇到雨天‘紅光帶’,優先檢查電纜溝積水和鋼軌絕緣層;冬季低溫時,重點關注道岔轉轍機接點是否凍結……”實訓總結會上,職工踴躍分享“實戰心得”。這些寶貴經驗被系統整理為《“紅光帶”治理三字經》《季節性故障排查口訣》等簡便易記的資料,在該公司工電車輛作業區全面推廣。
該公司還鼓勵參訓職工將實訓成果轉化為改進建議,黨員技術骨干帶頭成立“‘紅光帶’治理攻關組”,結合實訓中發現的共性問題,提出“鋼軌定期除銹保養”“信號電纜標識化管理”等5項優化措施,并推動納入鐵路日常維護規程。
如今,該公司實訓團隊中已有15人能獨立處置復雜“紅光帶”故障,成為治理一線的“生力軍”。今年以來,鐵路“紅光帶”故障次數同比下降80%,單次故障處置平均耗時從45分鐘壓縮至20分鐘以內,實訓課堂的“真功”已轉化為保障運輸暢通的“實效”。下一步,該公司將持續深耕實訓課堂,讓更多職工在實操中淬煉硬功,以“零故障”目標守護鐵路運輸“生命線”,為企業物流高效運轉提供堅實支撐。(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