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后一縷鋼花漸漸熄滅,重慶鋼鐵公司煉鋼廠RH工序6月的成績單新鮮出爐:30天處理916爐鋼水,總產量達205275噸,平均每天近31爐的產出效率......一連串亮眼的數字在車間的生產榜單上創下了最優紀錄。
什么樣的秘訣能讓他們取得這樣的成績?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秘訣1連軸轉擠出“快節奏”
“以前是‘人等爐’,現在是‘爐等人’?!盧H班組組長彭俊杰的話道出了關鍵。
為了壓縮每爐鋼的處理周期,煉鋼車間將RH處理周期從頂升、預抽、打開主閥、真空處理、合金化、復壓等環節按秒分解成“時間顆?!?,逐秒跟蹤進度。比如將鋼水預抽時間從6min縮短至4.5min,單爐處理時間就縮短了1.5min,別小看這1.5min,一個月累計下來,相當于多擠出了36爐的生產時間。
秘訣2老設備跑出“新速度”
面對服役超15年的RH爐,攻關團隊玩起了“微”改造。他們給真空泵系統進行精密檢漏,杜絕了泵系統漏點;真空泵轉速逐步恢復至設計狀態,抽真空時間縮短了20%。
“就像給老車換了精密軸承,不僅跑得穩,還更省力?!?/p>
設備點檢員李武擦著額角的汗笑道。這些改造沒花大價錢,卻讓設備有效作業率從82%提升至90%。
秘訣3兩班人馬的“接力賽”
“白班保穩定,輪班保質量,補短板?!边@是車間主任袁廣英總結的“黃金法則”。
白班員工專注于設備巡檢和工藝參數校準,為全天生產打牢基礎;輪班利用培訓學習時間處理高品質鋼種,發揮人員積極學習不斷提高的優勢;針對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微調,確?!敖话嗖唤宦闊?。班組像齒輪一樣嚴絲合縫,連交接班的銜接時間都從10min壓縮到了5min。
秘訣4每個人都是“數據員”
車間走廊的看板上,每班滾動著各班的產量、能耗、合格率數據,紅黃綠三色指示直觀曬出達標情況。員工們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展板,下班前必做的是復盤數據。丁班爐長何偉發明了“煉鋼日記”,詳細記錄每爐鋼的成分波動和處理心得,一個月就積累了100多條實操經驗,這些“民間智慧”被整理成手冊后,成了全員共享的“增效秘籍”。(包廣團 劉雙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