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作為新時代的戰略資源,是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的骨干力量。如何鍛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隊伍驅動技術研發、創新實踐?這是一項時代考題。
以高素質員工隊伍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河鋼集團張宣科技建章立制、搭建平臺、新建賽道,著力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新時代職工隊伍,持續全國首個鋼鐵工業轉型示范區高質量發展賦能,實現了產業工人與企業發展的雙向奔赴。
強化思想引領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張宣科技現有操作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生產一線班組和技術質量管理部門。如何聚沙成塔,鍛造一支強大的生力軍?張宣科技著力從思想政治引領入手,樹旗幟、擎火炬,引導廣大產業工人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立足崗位建新功,踔厲奮發創佳績。
每個榜樣都閃閃發光。在張宣科技,從馬萬水到氫冶金團隊,這樣一段跨越時空的精神傳承,書寫著“站在排頭不讓,把住紅旗不放”的傳奇故事,傳遞著馬萬水用生命鑄就的精神豐碑。新一代的“鐵人”們正以氫能為筆,書寫著綠色冶金的未來。2025年全國勞模獲得者——李利杰,將個人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國家戰略需求相匹配,自身的成長與企業的發展愿景相結合,實現一個產業工人的最大價值。榜樣模范輩出,先進典型不斷涌現,他們如一面面旗幟、一盞盞明燈,引領員工隊伍砥礪前行。
每處園地都在充電賦能。在張宣科技創新產業園展館,已經有成千上萬的職工和家屬參觀,深入了解百年宣鋼歷史,觀摩各時期涌現的“勞動模范”“先進人物”,精神傳承引領員工堅定信念;在企業內部報刊開辦“鋼鐵先鋒”欄目,各條產線技術升級、能源管理、勤業敬業的職工均在平臺展示,成為鋼鐵人的陣地堡壘和精神家園,鼓舞干部職工攻堅克難、交出亮麗答卷。
每項活動都迸發活力。在張宣科技深入開展的“黨徽在產線閃光、價值在產線體現”主題先鋒賽活動中,黨員攻關項目達千余項,累計整改產線隱患幾百項,有效發揮出黨員引領作用;思想引領方面,該公司舉辦“傳承好家風”征文、職工朗誦、“學習全國勞模李利杰”等活動,張宣科技全體黨員干部、近萬名職工展現出攻堅克難、降本增效、干事創業的蓬勃力量。
頂層設計營造員工成長“新生態”
從 “體系管理人員培養方案”到《科技人才培養辦法》的實施,張宣科技持續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產業工人全面發展機制,明確“規劃圖”,規范“路線圖”。2024年8月,張宣科技理化檢測中心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擴項評審認可,8名人員取得權威機構頒發的內審員證書,50余名操作人員取得理化檢測類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等職業資格證書。
構建技能提素體系,推行“柔性引才”策略,將“靈活引智”與“全職留人”相結合,利用國家及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及中試基地廣泛練兵、研究前沿低碳技術,提升人才素質;探索對青年人才的導師制培養,委派“特種材料創新工作室”帶頭人到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進修,學成歸來后開展培訓23場,覆蓋人次200余人。
改善培訓硬件設施,打造技能培訓新高地,技能人才基地成為河北省第一批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單位,具有101個職業,190個工種的認定資格。同步根據崗位需求開發“大數據思維”等專場定制課程,其中由張宣科技牽頭制定的“氫冶金原理課程”等9門課程入選《冶金工業教育資源開發中心行業職業教育智庫云建設項目》,標志著張宣科技培養技能人才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充分利用豐富的工業場景,規劃人才建設“千人計劃”“萬人培訓”,鏈接+杠桿效應+學習,促使“崗位創新”“揭榜掛帥”等一批技術創新活動“落地開花”,培育選樹一批卓越的工匠人才,營造了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環境。
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建功立業平臺、構建激勵創新等舉措,產線職工“一盤棋”意識更強了,“齊步走”的力度更大了,“精氣神”更充沛了。
“現場課堂”鍛造“硬核”隊伍
每一次高端材料的研發,既是技術升級,更是匠心傳承。今年以來,該公司開展“堅定信心、上下同欲、共贏未來”主題實踐活動, 要求黨員干部、骨干發揮“關鍵作用”,在“關鍵時期”不僅挑起產品結構調整的重任,更要將生產現場打造成培育青年職工的實訓課堂。
“快鍛機的交互界面就是人工與機器語言交流的端口,我們設置的參數會使重錘錘擊,鍛件產生形變?!痹趶?span>宣科技鍛造現場,質量工程師韓景軒指著屏幕,向圍成一圈的青工們講解原理。敲擊“設置”鍵,密密麻麻的參數表全部展示,每一種材料配備一套工藝參數如同教科書?!犊萍既瞬排囵B實施辦法》落地以來,該產線采用現場講解、現場操作、現場糾偏的“三現”教學法,讓青工在實踐中學深悟透技術。
生產現場很快變成沉浸式課堂,當青工們發現鍛件形變量異樣時,韓景軒立即召集全員開展“微課堂”教學?!按蠹铱村懠饨?,”他指著交互界面,輕點夾鉗運動弧度參數,夾鉗中的鍛件隨著夾鉗臂的運動微量下垂,“夾鉗未徹底運動至重錘下方,這就是‘病因’所在?!表n景軒順勢講解“作用在質點上的幾個力共同作用”的知識,青工們反復復原參數,參悟鍛造機擺臂、夾鉗、重錘之間的關聯。
從熔煉、特冶到溶滴,再到鍛造,為期38天的高端材料研發生產結束,產線60余名青工從工藝、設備、技術等多角度、立體式學習實踐,打破傳統“紙上談兵”培訓模式,強化了理論、經驗交叉的知識提升。據悉,為檢驗培訓成效,該產線開展了3次“技術比武”活動,每季度評選一名“生產標兵”,鼓勵青工成長成才。
以技能成就夢想,以匠心鑄就未來,以勞動創造書寫時代畫卷。張宣科技將持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讓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競相涌現”,為“中國‘智’造”持續提供源頭活水。(王楊 趙蘭季 靳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