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鋼長鋼軋鋼廠棒線作業區職工成功對上料臺架光檢系統進行優化升級。優化后不僅大幅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軋制工作效率也得到顯著提升。
隨著生產工藝調整,連鑄坯規格由150鋼坯改為160鋼坯,長度也從原來的12米更換為10.1米鋼坯。當鋼坯放置到加熱爐上料臺架后,分鋼器負責將鋼坯翻到入爐輥道上,然而,由于光檢角度的局限性,在裝爐過程中,光檢系統無法有效檢測到入爐輥道上的鋼坯,從而產生無坯信號,導致分鋼器持續翻鋼。一旦發生此情況,每次處理需3~5分鐘,直接影響軋制效率。
為此,該作業區職工針對這一問題主動出擊,迅速成立攻關小組,小組成員扎根現場,對問題進行了多次深入研究與細致分析。從光檢設備的安裝位置到鋼坯運動軌跡,一次次進行現場勘查和數據收集,大家紛紛提出自己的改進思路,經過反復論證和篩選,成功制定了解決方案,將現場入爐輥道的信號光檢向西調整90度,同時在信號光檢對面安裝反光裝置,以此擴大信號接收到范圍,確保光檢系統能夠精準檢測到鋼坯。
方案確定后,職工們立即進行改造。在改造過程中,他們克服了設備安裝空間狹小、光線調試難度大等困難,順利完成了光檢系統的優化升級。改進后,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光檢系統運行穩定正常,再也沒有發生過連續翻鋼事故。直接產生效益8000余元,并在操作臺職工中得到了一致好評。(郭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