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重慶鋼鐵公司煉鋼廠認真貫徹落實寶武黨代會、職代會和中南鋼鐵、該公司職代會精神,聚焦年度生產經營目標,堅持發動全員,深入推進算賬經營和精益運營,在細微之處深挖潛力,營造了良好的全員降本增效氛圍。
每一處細節都不放過
在連鑄車間,技術員陳運在現場點檢時發現扇形段萬向聯軸器普遍存在竄動、卡阻問題。盯著故障部件,陳運眉頭緊鎖,喃喃自語:“如果全部更換,單根成本高達8000元,外委修復也要2000元/根,4臺鑄機共有194根,算下來是一筆不小的開支?!?/p>
發現問題就是為了更好解決問題,在車間的支持下他牽頭組織技術團隊,查閱圖紙、測繪結構、制定修復方案,經過團隊協同努力,最終成功實現自主修復。截至4月底,他們成功修復9根,按單根節約1150元計算,節省成本10350元。自主修復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打開了降本增效的大門,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有了這次成功的嘗試過后,車間進一步擴大自主修復范圍,刮刀組件、電磁伺服閥、精整切割機等8類備件都被納入自主修復計劃,預計全年降本超14萬元。
每一塊廢鋼都不浪費
“眾人拾‘財’火焰高!”在車間的各個角落,這句話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通過現場雙基治理,那些“沉睡”在不起眼角落的角鋼、鋼條等廢鋼被發現,全員鼓足干勁,開啟了廢鋼回收行動,讓每一塊廢鋼都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從鑄機平臺到扇形段兩側,從切下輥道到出坯輥道,大至角鋼邊料,小至一顆螺帽,都成了他們眼中的“寶貝”。截至4月底,清理出的廢鋼約225噸,這些“沉睡”的廢鋼,經過回爐充分利用,又貢獻了它的價值。
每一次操作都精準
連鑄車間里,每一次精準的操作都蘊含著降本增效的巧思。通過規范中包下水口渣線調節,不僅延長了水口使用壽命,還減少了非穩態操作,降低了粘結停車率。
截至4月底,4臺連鑄機運用“變渣線澆注”技術,累計節約水口80余支,降本6.5萬余元。優化一小步,效益一大步,精準操作既保障了生產穩定,又讓成本控制落在實處。
在“算賬經營”的理念下,連鑄車間里的每一個人都是成本管控的主角,他們用實際行動,推動降本增效工作走深走實?。?span>孫知雄、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