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由中冶武勘承建的華潤電力連云港浦南鎮300MW漁光互補產業融合示范項目,在項目光伏場區施工現場舉辦“走進綠色工地 共筑安全防線”企業開放日活動。華潤電力、青島特銳德、上能電氣、華東院等單位代表,以及周邊村委會代表、班組負責人及作業人員、施工人員受邀參與,通過實地觀摩、技術講解、安全交流等形式,近距離感受央企在新能源項目建設中的技術實力與責任擔當。

據了解,華潤電力連云港浦南鎮300MW漁光互補項目,整體占地面積約6000畝,規劃總裝機容量300兆瓦,實際安裝62余萬塊610Wp光伏組件,總容量達379MWp,同時配套建設30MW/60MWh儲能系統,創新采用“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漁光互補復合型開發模式。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超3億千瓦時,可滿足約20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需求,漁業養殖年產值預計超2000萬元,形成“電費+養殖”雙收入渠道;還將拉動配套產業落地,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同時,項目將聯動地方政府打造入選央企鄉村振興典型案例的“光伏+農業”示范區,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同步提升。
作為華潤電力新能源板塊的標桿示范工程,連云港浦南漁光互補項目自開工以來,中冶武勘項目團隊憑借高效協同與技術創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建設答卷。施工期間,項目團隊創下光伏組件單日供貨與安裝量的“雙破萬”佳績,刷新國內同類型新能源項目單日建設效率紀錄,為新能源工程建設樹立了“快節奏、高質量”的行業標桿。針對沿海臺風多發環境,項目采用預應力管樁基礎和防風支架,確保25年生命周期內系統穩定運行;首創“光伏陣列間距優化模型”,兼顧發電效率與漁船通行需求,實現能源生產與漁業作業無縫協同。中冶武勘項目團隊依托在新能源EPC領域技術積淀,嚴守“安全零事故”施工標準,通過智慧工地系統實時監測施工數據、開展常態化安全培訓,筑牢項目建設安全防線。
活動現場,中冶武勘項目經理李會帶領參觀團深入光伏場區示范地塊,從企業歷史沿革、新能源業務布局,到項目技術創新亮點,進行了全面講解。在樁基施工區與電氣安裝現場,項目團隊重點介紹了針對“水上作業、交叉施工”特點研發的專用施工設備與工藝,直觀展現中冶武勘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積累——從優化樁基定位精度到提升組件安裝效率,每一項創新都源于對“綠色建造”與“高效建設”的追求,也正是這些技術支撐,讓項目得以實現“雙破萬”的效率突破。

安全管理交流環節,項目部通過展板展示、現場演示等方式,系統宣貫“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管理理念。智慧工地系統實時監測施工數據、應急預案演練流程清晰呈現、日常安全培訓機制扎實落地,讓參觀者對項目安全管理有了全面認知。項目安全總監王金棟結合行業典型事故案例,強調“人人都是安全員”的責任意識,并針對水上吊裝、高處作業等關鍵環節的安全防護要點,與相關作業人員展開互動答疑,進一步壓實安全管理責任。
“既看到項目的‘大格局’,也感受到建設的‘硬實力’!”周邊村委會代表在參觀后表示,將全力支持項目建設,助力項目早日投產達效。班組負責人也承諾,將嚴格落實項目部安全與進度要求,把安全規范、效率標準傳遞到每個班組,以“零事故、高效率”推進施工。
此次開放日活動,既是中冶武勘以開放姿態對話社會、凝聚發展共識的生動實踐,更是央企以技術實力賦能綠色轉型、以責任擔當服務國家戰略的縮影。未來,中冶武勘將持續以高標準推進項目建設,讓“漁”見生態、富民好“光”景加速落地,既為連云港地方經濟注入綠色動能,更以標桿工程助力國家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書寫央企服務國家戰略、造福民生的新篇章。(李召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