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經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新平等7名行業內的權威專家組成的評價委員會評價,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京誠”)主持完成的“超大容量高磁感取向硅鋼高溫退火環形爐開發及應用”和“多坯形連鑄工藝及裝備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兩項創新成果分別獲評國際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這代表中冶京誠在冶金高端裝備領域工藝的創新研發水平的再次突破。
獲評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超大容量高磁感取向硅鋼高溫退火環形爐開發及應用”創新成果,由中冶京誠、京誠鳳凰工業爐、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針對取向硅鋼退火工藝窗口窄、控制精度要求高的行業痛點,實現工藝-裝備-控制全突破:
工藝上,創新研發了環形爐精細化功能分區均勻加熱、高效混合式冷卻和保護氣氛連續供氣等關鍵工藝技術,將爐溫精度控制在±5℃以內,完美匹配取向硅鋼對鋼卷溫度均勻性、升降溫速率、保護氣氛的嚴苛要求;裝備上,首創世界單體容量最大的高磁感取向硅鋼高溫退火環形爐,爐膛中徑達55.2m,全爐可裝120個鋼卷,單座環形爐年產量≥10萬噸,大幅提升取向硅鋼規?;a能力;控制技術上,首次開發漏波電纜無線通訊系統,配套研制出高可靠性智能化控制系統,包括環形爐無線通訊控制、全自動燃燒與冷卻控制、保護氣體供氣和接頭自動切換等關鍵控制技術,實現了無線通訊系統在環形爐上的應用,確保了取向硅鋼高溫退火環形爐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成果已成功應用于武鋼、太鋼等單位的多座取向硅鋼高溫退火環形爐項目,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應用前景廣闊。
獲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多坯形連鑄工藝及裝備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創新成果”,由中冶京誠、東北大學、鞍山匯鑫鑄業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針對不同坯形凝固差異大、裂紋控制難、裝備切換不靈活和通用性難度高、溫度控制難度大等行業瓶頸,完成了一系列首創和自主研發的突破:
研發了多坯形連鑄機低應變連續矯直輥列,拉應變≤0.5%;首創多坯形兼容可快換單水口澆鑄系統及異形坯R角強化冷卻鑄坯溫度均勻控制等裂紋控制新方法,有效控制各坯形裂紋缺陷的發生;研制了基于過渡框架的結晶器、通用底座扇形段設備、多坯形連鑄引錠桿等裝備和重型異形坯自動脫引錠技術,實現裝備快速切換與多坯形兼容;開發了18分區寬范圍復合型二冷水控制系統,解決了不同坯形橫向、縱向溫度控制難題;研發了高精度拉矯機液壓控制系統,滿足了多坯形連鑄二冷水及拉矯機控制需求,解決了鑄坯斷面尺寸跨度大,特別是小斷面鑄坯拉矯機偏載嚴重的問題;通過多坯形連鑄過程數字孿生系統研制與應用,實現設備監控、質量預測及工藝參數精準控制。成果已在鞍山匯鑫鑄業有限公司實現了重型異形坯、板坯、矩形坯三種坯形的兼容生產,在東北特鋼實現了大圓坯、板坯兩種坯形的兼容生產以及其他10個項目中成功應用,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應用前景廣闊。
本次評價會由中國中冶組織,中冶京誠相關負責人、技術團隊成員參加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