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建設在上世紀70、80年代初的建筑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和裂縫問題,因此需要對建筑物進行加固改造,才能達到使用目的。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方法是灌漿法,所使用的灌漿料有高流動性、自密實免振搗的優點,可以用于建筑物加固、裂縫填平,提高其承重能力。北京聯合榮大創新研發的灌漿加固技術,成為建筑物損壞和裂縫的克星。
灌漿料,是一種由特種骨料(臨界力度≤4.5mm)、特種水泥、納米級微粉、功能型外加劑等經嚴格配料并預混均勻的材料。使用時只需按比例加入自來水并攪拌均勻,通過特定機械設備連續壓入即可。材料常溫成型強度高,抗壓強度1d>20MPa,28d>60MPa,初始流動度≥300mm,施工可操作時間≥2h。材料具備自密實特性,粘接強度高,壓漿后致密無空鼓,新舊基礎不剝離、整體性好,耐熱溫度≤500℃。

圖為灌漿料加固改造的部位,柱體加固

圖為加固現場攪拌設備
灌漿料加固施工時,對所要加固的基礎部位進行剔鑿,露出原有的鋼筋,再根據所要加固部位的厚度,進行鋼筋綁筋,將其與原有的鋼筋焊接在一起。支模后,利用輸送泵將流動漿料灌注到固定的部位,灌漿完成后24小時拆模,進行灑水養護7天,28后達到工程設計要求。經過大量實驗證明,加固好的柱體,灌漿料與原有的界面粘接牢固,不易脫落,強度高。
采用灌漿加固技術,能夠提高混內部結構的穩定性,也能避免后期再次開裂脫落的現象。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使用灌漿法需要高度重視水泥漿液的水灰比例,只有將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才能起到提高內部結構穩定性的作用。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水灰比能夠有效避免漏漿現象,從而提高工程的施工質量。灌漿加固方法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存在較大的應用優勢,這種方法不僅能夠保證施工進度,還能提高施工質量,確保工程在規定時間內投入使用并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