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遷安市寒意未散,可一踏入首鋼股份3號高爐風口平臺,熱浪卻撲面而來。筆者剛在此停留幾分鐘,已經是物理意義上的“汗流浹背”了。而就在不遠處,一臺銀灰色、不足一米高的輪式機器人,正在不緊不慢地進行著它的日常工作,絲毫不把高溫放在眼里。它一邊圍繞著高爐緩緩行進,一邊“仰頭”仔細掃描,動作輕盈流暢,宛如一只訓練有素的“機械獵犬”,在高溫與噪音中默默履行著使命。它就是首鋼股份高爐風口平臺2024年上崗的“新職工”——智能巡檢機器人。

3號高爐送風平臺的環境溫度常年高達37℃,靠近爐體的位置更甚,再加之煤氣、冷卻水泄漏的風險,讓這里成為了廠房內曾經危險的區域之一。在機器人應用前,平臺上人工巡檢需兩人一組、每兩小時一次,每次耗時半小時。而如今,這位“新職工”獨自攬下了所有重復、高危的任務,將288個檢測點的巡檢頻率提升至每小時1-2次,實現了巡檢效率與人員安全的兼顧。
“它渾身都是寶,可比老巡檢員們‘眼尖’多了”,據首鋼股份煉鐵作業部設備管理室自動化專業技術員閆本領介紹,這臺小巧的“機械獵犬”擁有相當敏銳的“感官”:3D激光雷達與SLAM定位導航技術賦予了它無與倫比的“聽覺”,無需軌道或標記物便能通過自主感知在錯綜復雜生產現場實現精準避障;紅外熱成像儀、可見光視頻監控為它提供了“視覺”監控,鵝頸管內的溫差波動、冷卻水的跑冒滴漏,它都能夠明察秋毫;身上搭載的氣體傳感器,讓它擁有了犬科動物一般靈敏的“嗅覺”,常態下能嗅到包括一氧化碳在內的8種氣體的濃度變化?!皺C械犬”自動巡檢過程中,所有數據實時涌入主控室大屏,經AI算法解析后生成巡檢報告,以便“主人”迅速制定響應策略。

當筆者走進主控室內,集控大屏上各個檢測點的溫度、氣體濃度實時數據映入眼簾,異常數據也會以紅色標記進行閃爍提示?!耙郧鞍l現問題得跑現場,靠經驗判斷設備過熱或漏氣,現在動動手指就能解決,只需調出數據,隱患就無處遁形?!笔卒摴煞轃掕F作業部高爐煤水技師宋少華對“新同事”的“上崗”表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曾經四班三倒的巡檢制度需大量人力,而機器人投用后,操作工輕點鼠標,即可切換機器人巡檢模式——全面巡檢、專項抽查或緊急排查,減少了人員在危險復雜區域的繁重作業,也節約了時間成本。后臺系統大屏上,若發現隱患,操作員可直接遙控機器人抵近核查,同步調取歷史數據對比分析。有了機器人“上崗”巡檢,固定攝像頭、紅外檢測儀等設備逐漸“下崗”,采購與維護費用大幅縮減,實現了設備全壽命周期運維的降本增效。
當筆者問及“機器換人”的憂慮時,宋少華笑稱:“我們不是被取代,而是進化了,它的使命是重構協作模式?!睓C器人每日回傳數千條溫度、氣體濃度數據接入監控系統,歷史數據曲線與實時監控畫面同屏對比,這種“數據直通車”讓故障響應效率大大提升;老職工們與技術人員合作,將多年積累的“聽音辨漏”“靠近識溫”等經驗,轉化為機器人巡檢系統的溫度閾值、異響頻譜等參數設定,使傳統技藝與AI算法深度融合;常規巡檢工作的智能化,讓大家更專注于數據分析與工藝優化,釋放了人力投入高附加值工作的潛能……機器人的“入職”并未讓人工邊緣化,而是帶來了人機協同的新模式,推動了首鋼冶煉生產向數字化、智能化的深水區加速邁進。

筆者手記
“用改革的辦法和創新的辦法去釋放勞動效率,去推進生產力的發展?!?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首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民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首鋼,新型工業化就要用數字化賦能更多場景。高爐風口平臺的變革,是首鋼股份數字化戰略的縮影。在鋼鐵冶煉、熱軋、能源管理等領域,AI面部識別軋鋼系統、全自動出鋼模型、智能水控平臺等相繼落地,數字技術、AI智能應用等新技術與一線生產深度融合。未來,從“血肉之軀”到“數字鐵軍”的轉變將加速普及——人力從重復勞動中解放,智能化系統織密安全防護網,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工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