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鄒漢平
武鋼有限坐落于萬里長江武漢段的青山東南一域?,F如今,武鋼有限人正以“紅鋼綠園”的生態畫卷,回答“人與自然如何共生”的時代命題。讓綠色融入鋼鐵,他們不負青山;讓鋼鐵增添綠色,他們挺膺擔當。
今年初以來,武鋼有限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創建世界一流城市森林濕地鋼廠”為目標,整體施策綠色低碳發展的全方位污染治理。他們圍繞經營變革主線,推動環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連續打贏了治氣、治水、治固和綠化攻堅戰,先后榮獲湖北省A級績效企業、武漢市“排污許可管理標桿企業”和武漢市“無廢工廠示范企業”等光榮稱號。金燦燦的獎牌背后是武鋼有限人克難攻堅、奮發進取的汗水的結晶,在新時代凸顯了武鋼有限生態文明建設的無上榮光。
守護一片藍天 讓白云舒卷天際
如今,人們走進武鋼有限,仰望蒼穹,天邊飄逸的無垠白云,如雪白的羊群在藍天上漫步。藍天掩映下的鋼鐵爐臺和座座廠房構成了一幅“擁抱藍天、綠色制造”的壯美畫卷。該公司投入134億元實施了109個超低排放改造項目,順利完成了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他們讓7座焦爐、3臺燒結機、6臺鍋爐實現了脫硫脫硝的完美“變臉”,給5座高爐熱風爐新增了脫硫“保護層”。他們讓煤料場和混勻料場實現了28.1萬平方米的全封閉管控,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同比下降了16.4%,讓廠區降塵量同比下降了13.6%。2024年,這里的優良空氣質量天數超過了周邊城區,成為武漢市的綠色典范。在這個基礎上,他們先后完成了清潔運輸公示、全流程超低排放公示、A級績效企業公示,在“藍天保衛戰”中占領了綠色高地,讓藍天白云成為綠色鋼城的最美守望。
著力源頭減排 讓長江奔涌清流
武鋼有限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精神,謀“長江大保護”的長遠之勢,行“長江大保護”的長久之策。近一年來,該公司深入推進水資源的工序源頭減排及綜合治理,讓噸鋼廢水排放量降至0.64立方米,同比下降11.6%。為了推動節水工程落實落地,該公司先后完成32項源頭節水減排項目,取得了每小時節水469立方米的實效。該公司通過強化排水過程管控,查改雨污分流缺陷及涉水問題109項;順利完成了冷軋含鋅廢水及一、二冷軋廢水升級改造項目,全面提升了廢水處理的末端治理能力;通過持續推進工序節水對標挖潛,抓好煉鐵廠原料區域雨水及地下滲漏水串級利用等節水項目推進,推動了廢水達標排放的歷史跨越,為長江大保護交付了合格的時代答卷。
建設“森林工廠” 讓鋼廠披上綠裝
“樹在林中,人在景中”是武鋼有限建設美譽生態的終極追求。該公司與青山區政府聯合組織“政企共建林”美譽生態建設,種植了2000余株梅花、月季。今天,該公司成功打造了濕地公園、一高爐遺址公園等綠色景觀,廠區綠化覆蓋率由28%增加到36%。該公司打破企業邊界,將網格標準化管理延伸至青山區21號公路周邊的13家寶武生態圈單位,整治綠化養護短板97個,整治提升薄弱區域綠化面積5.5萬平方米。該公司實現了廠區綠化網格管理全覆蓋,完成分級精細養護919萬平方米,消除紅區無養護29.4萬平方米。此外,該公司打造的“武鋼一號高爐”、 “一米七”工程被評為“中央企業工業遺產”,武鋼文化旅游區成功入選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年參觀人數近10萬人次。武鋼有限讓每一塊鋼鐵都成為文明的承諾,讓每一株樹苗都成為希望的源泉,在“爭當區域環境創造者”的征途中實現了美的蝶變。在藍天的掩映下,片片綠茵讓新時代的城市鋼廠呈現出一幅充滿生機、融入綠色的最美畫卷。
推動“產城融合” 讓白鷺飛越蒼穹
武鋼有限堅持以“固體廢物不出廠”為抓手,建成了含鐵固體廢物處置中心、二次資源均質化生產線等8個固體廢物處置中心,主動融入“無廢集團”和“無廢城市”建設。近3年來,該公司建立了典型鋼鐵冶煉固體廢物應用產品標準30余項,一般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和危險廢物規范化利用處置率達100%、固體廢物返生產利用率突破30%。此外,該公司每年協同處置社會固體廢物、危險廢物4萬噸以上,在“產城融合”的征途中實現了“服務城市綠色發展、協同美麗青山建設”的社會價值。武鋼有限通過加大鑄造余渣回用、減少熔劑消耗等途徑,讓煉鋼渣比同比降低8.07%,使鋼渣產生持續源頭減量。該公司通過提升資源利用設施運行效率和優化處置利用路徑等措施,讓固體廢物返生產利用率達到34.64%,在寶鋼股份名列前茅;通過建立危險廢物內部協同處置成本補償、受益分享機制,讓危險廢物內部協同處理量同比增加4500余噸,出廠處置危險廢物量首次實現“破萬進千”的目標。產城融合改善了武鋼廠區環境,告別了“滿城揚灰”的歷史,還吸引了行行白鷺和30多種飛禽在武鋼這片熱土上“安家”。白鷺飛越武鋼廠區的蒼穹云端,凸顯出“無廢工廠”的最美面貌。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武鋼有限將以“鋼鐵報國、不負青山”的奮進姿態,將綠色融入鋼鐵,在打造“行業標桿、城市名片、員工驕傲”一流企業的新征程中彰顯鋼鐵力量,奮力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