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朱友松
2005年8月15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的一聲春雷,喚醒了中華大地的綠色覺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自此成為引領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航標。20載光陰流轉,當第三個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湖北黃石長江之濱的大冶特殊鋼有限公司正以一場震撼業界的綠色蛻變,為這份理念寫下最具鋼鐵力度的時代注腳。
綠能動脈——
從煤山到光海
步入大冶特鋼廠區,25兆瓦屋頂光伏矩陣如一片蔚藍的海洋,覆蓋著曾經“吞煤吐煙”的工業巨獸。這片“藍色鎧甲”年發電2200萬千瓦時,削減碳排放1.5萬噸,相當于再造千畝森林。但這僅僅是序章——在電力科科長李煜的進度表上,三期光伏工程正加速推進,“能裝盡裝”的綠電戰略將實現年省電費超千萬元。
源頭治理——
以智慧斬斷污染鎖鏈
煉鐵料場曾是鋼城最“灰暗”的角落。如今,料場班長陳雪松站在11米高的全封閉智能料棚中,鷹眼視覺系統如生態哨兵般捕捉微塵,與霧炮聯動實現精準降塵。這背后是投資 19.83億元進行超低排放改造的壯舉:高爐煤氣經四重凈化實現精脫硫;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中心固體廢棄物處理生產線年“消化”20萬噸固體廢棄物,在提取鐵鋅資源的同時減排20萬噸二氧化碳;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中心更“劍指”鋼渣100%資源化。
氫能躍遷——
點燃零碳煉鋼的火炬
8月12日,大冶特鋼氫能全氧加熱爐再傳捷報——通過燃燒系統優化,二氧化碳排放直降85%,能耗銳減25%!這項源自2023年的全國首例低碳加熱爐實踐,已迭代為行業標桿:富氫燃料與純氧無焰燃燒的創舉,不僅實現單爐年創效693萬元,還以“熱周期縮短15.2%、氧化燒損降低0.15%”的技術突破,破解了環保與效益的二元對立問題。
循環密碼——
點廢成金的生態魔法
在大冶特鋼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中心,除塵灰與水處理污泥經轉底爐熔煉,神奇蛻變為含鐵鋅產品,年創效1.1億元。大冶特鋼能源環保部副部長周克成說:“這座‘工業消化系統’以吃干榨凈的循環哲學,將綠水青山的辯證法則熔鑄進每克資源——環保不是成本,而是永不枯竭的富礦?!?/div>
西塞山前,曾經的詩意畫卷正在鋼花飛濺中重現。從2200萬千瓦時綠電到85%碳減排的氫能奇跡,從20萬噸固體廢棄物重生到百萬噸級碳削減,大冶特鋼用 20 年轉型實踐印證著“兩山”理念的生命力。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滕珊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