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王楊 劉寧 王建棟
隨著經濟深度融合和快速發展,物流運輸已成為經濟運行的“大動脈”,其效率和成本直接影響著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今年初以來,河鋼集團張宣科技憑借技術創新和資源稟賦,積極書寫物流降碳增效的新篇章。
聚能 點燃創新引擎
走進張宣科技“范秀川創新工作室”,幾名技術人員正在研究運輸網絡圖。只要遇到物流運輸方面的問題,大家就會集合在創新工作室,亮出各自看家本領,再經過一番“頭腦風暴”,把難題解決,這在張宣科技物流公司已成為“規定動作”。及時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及時在創新工作室解決問題,及時將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張宣科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著眼于為“智慧”物流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聚焦創新、提效、智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如采用工業級控制器的智慧系統成功實現了列車臨近道口時欄桿緩緩落下,遠程聲光報警變紅,列車通行燈變綠,并溫馨提示:“行人車輛請注意,火車即將通過道口!”原先4個道口需要16名值守人員,現在僅需4名調度員同步管控4個道口,較傳統工作方法減少了12名工作人員。
再如“彈簧式列車鉤尾部防翹裝置及應用”既有效解決了列車動態連接問題,也同步解決了列車停止時的掛車問題,提升了物流機車啟動效率。
近年來,張宣科技創新管理模式,注重人才隊伍建設,以技術創新引領物流發展質效躍升,集中力量破解“降碳、降本、提效”的瓶頸問題。一方面,張宣科技針對物流網絡升級,持續加大攻關力度,引進先進技術,顯著提升了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技術攻關等一系列措施,夯實基礎管理,推動電動工具車替代燃油車,為“智能、節能”物流注入新活力。
賦能 結出“智慧”新碩果
張宣科技物流系統嚴格落實科技創新戰略,實施掛圖作戰新模式,激發廣大干部職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不斷提升裝備“智慧”水平,積極探索新方法、新技術,全力解決制約物流高效降本的“卡脖子”問題,取得顯著成效。
針對鐵路智能化調度效率提升技改項目,河北省突出技師稱號獲得者白帥說:“通過部署站場二乘二取二全電子聯鎖系統,有效提升了復雜場景的物料運輸管控能力,減少了空駛率和等待時間。其配套的15kVA智能電源屏實現了三大技術突破:一是可動態監測47架信號機、21臺轉轍機等設備的實時電力負荷;二是0.15秒極速切換備用電源,提升了系統安全性;三是深度整合工業物聯網平臺,實現與MES(制造執行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等生產管理系統的數據互通,實時采集物流設備狀態、物料庫存等運營數據,未來可靈活接入AI算法、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生成的可視化分析報告助力企業物流資源配置效率提升20%以上,為張宣科技節約物流運輸30%的人力成本?!?/div>
該系統間二乘冗余架構,聯鎖主機、通信模塊與接口模塊構成二取二結構,該系統的應用是科技創新“磁吸效應”的體現。張宣科技智慧物流通過探索性、創新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累計形成60余項創新案例,其中“機車心臟破損修復”經驗不僅在張宣科技成功應用,更實現了在行業推廣。
降碳 激發增效新活力
筆者走進張宣科技物流管控中心,電子屏幕上列車有序分布在各站點,技術員輕點屏幕切換視角,電車裝載著貨物映入眼簾。在廠房區跨之間,采用電能驅動車輛進行短距離貨物運輸,顯著提升運輸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契合現代工業對綠色、智能化發展要求。
該公司物流系統負責人向筆者介紹,混動運輸和產業體系耦合發展、協同降碳的方式,既是一場系統革命,也是一場產業革命,每一步降碳革新都帶來了效益和品質的提升。
降低運輸碳排放,優化運輸結構,打造物流新優勢,塞北鋼城張宣科技依托京包鐵路沿線的交通區位優勢,通過“公轉鐵”推動多式聯運發展:深化與鐵路部門協作,簽署《集裝箱物流服務協議》,實現散裝物料快捷環保發運;優化裝配計劃提升鐵路運輸外發能力,在廠區推行電動車輛短倒運輸,構建“少汽、多鐵、多電”的混合物流聯動模式。該模式使日均車輛周轉率提高37%,緊急訂單響應時間縮短至15分鐘之內,有效地支撐了降碳增效。
據統計,近兩年來,圍繞降碳技術攻關,該公司共完成了機車改造優化項目13項,通過優化運輸作業流程、提高單機作業率和加強對內燃機車增壓器、中冷器、空氣濾清器及噴油器等關鍵部件維護,保障機車以節能狀態運行,燃油消耗量實現階段性觸底。
通過實施13項機車改造優化項目,該公司構建起物流系統降碳技術攻關體系,以運輸流程優化提升單機作業效率,建立關鍵部件全生命周期維護機制,使內燃機車持續保持節能工況運行,燃油消耗量較改造前明顯下降,實現行業領先的周期性觸底指標。
《中國冶金報》(2025年04月24日 06版六版)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宋玉錚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