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武集團中南股份能源環保部發電車間以“精準核算、效益優先”為導向,將“算賬”思維貫穿生產經營全過程,從設備運行到資源利用,從維修攻堅到全員踐行,用“錙銖必較”的較真勁挖潛力、創價值,讓降本增效從“任務要求”變成了全員主動踐行的“行動自覺”。
算清“運行賬”:調優參數挖潛力,一度電也能生效益
發電車間“既要確保發電穩定,更要精打細算成本”,這是運行人員堅守的工作準則。自高效發電三期投入運行后,1號135MW機組肩負起調峰重任,長期處于低負荷運轉狀態。面對這一全新工況,汽機班勇于突破將傳統的“三臺循環水泵同時運行”模式,通過對不同負荷下能耗與效率的反復測算與分析,最終將運行方式優化為“2臺工頻運行 + 2臺備用”。這一優化舉措成效顯著,每小時可實現節電350千瓦時,月均增效13.1萬元,真正讓“每一度電都用在刀刃上”,實現效益最大化。
算活“資源賬”:小改小革拓財源,“閑資源”變“活收益”
降本增效不僅在于“節流”,更在于巧妙“開源”。在新循環水泵房,車間通過實施一項看似簡單卻極具效益的小改造——加裝回收管道,成功將原本直接排入地溝的閥門井雨水引入前池,實現了水資源的重復利用,每年創造效益達5000元。這一看似簡單的改動,背后是“資源零浪費、效益無遺漏”的經營意識,用“小投入”換來了“持續收益”。
算準“維修賬”:自主攻堅省成本,練出技術“硬底氣”
“花錢找廠家維修,不僅要花1.7萬元,還要等10多天,兩臺機組真空度受影響的損失更沒法算!”談及CDQ#2機力塔風機變頻器故障處理,技術攻堅小組記憶猶新。當時變頻器頻繁跳機,廠家建議走備修流程,團隊果斷選擇自主攻關——拆檢控制面板、清掃內部灰塵、更換主板排線,僅用半天就徹底解決問題,既省下1.7萬元維修費,更避免了停機帶來的間接損失。這并非個例。車間打破“依賴外部維修”的慣性,組建技術攻堅小組,針對常見故障建立“問題臺賬”,通過反復鉆研,掌握了變頻器調試、水泵葉輪修復等10余項自主維修技能,既降低了維修成本,更鍛煉了一支技術過硬的隊伍。
發電車間將“算賬經營”理念全方位融入日常工作,促使員工實現從“被動降本”到“主動創效”的積極轉變,從設備參數調整到資源回收利用,從日常巡檢到故障維修,讓每一項決策都有數據支撐,每一份投入都有效益回報,實實在在將“先算后干、邊干邊算”深入人心,人人養成“精打細算過日子”的習慣,推動降本增效工作邁向新臺階。(哈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