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穩定順行的制造體系中,有一群“隱形護航者”——他們不直接參與氫基DRI生產或降碳捕集,卻以精益的原料保障,支撐著氫冶金的高效運行。而河鋼集團張宣科技球團技術團隊正是蘊藏在深處的核心力量,憑借著創新智慧與協同攻堅,為氫冶金輸送著高品質、經濟性的原料,為“雙碳”目標注入堅實動能。
產線攻堅 工業試驗中的團隊突圍戰
夏日的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亮球團產線時,球團公司技術團隊已帶著“攻堅手冊”駐守現場。生產中的每一絲波動、每一組數據變化,都被團隊成員細致記錄、深度剖析——他們深知,降本增效的密碼,就藏在這些看似平凡的生產細節里。
在25%MAC粉工業試驗中,為啃下成本“硬骨頭”,球團公司組建跨工序專項小組,覆蓋原料檢驗、工藝把控、指標篩查全流程。從精粉進廠的水分檢驗到球團成型的關鍵工藝,再到成品球團的物理指標篩查,團隊成員逐個拆解影響成本變動的數據,通過事中動態調控將成本壓至最優。為確保原料平衡,小組成員不定時盤查原料庫、混料大倉、產品倉;為保障數據可靠,團隊定期校驗原料供料系統、球團工序、產品供料系統的計量器具,用精準數據為成本管理筑牢堅實根基。
就是這樣,在產線反復“取經”中,技術團隊系統掌握了各類物料成本的關聯性規律——從高品質精粉到低品質精粉,從氧化鐵皮到脫氧泥,不同物料對燃料消耗的影響被逐一量化。試驗期間,技術骨干全程監管,針對不利因素提前制定應對方案:通過原料結構性成本與預算對比分析,精準測算原料結構;在天然氣、電耗等能源成本上,推動主管科室與作業區協同梳理工序能耗,定措施、抓落地。
歷經原料結構優化與能源成本控制的“雙管齊下”,25%MAC粉工業試驗成功達到預期目標:球團礦質量穩定受控,物理、化學指標完全滿足氫冶金需求,生產成本顯著降低。在試驗評價及總結階段,技術團隊做到全程跟蹤記錄關鍵成本數據,為后續結構降本和技術改進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助力球團與氫冶金工序實現變動成本環比壓降15元/噸。
管理創新 構建全流程成本管控體系
“樹牢‘算賬意識’,深挖成本潛力,讓每筆費用花在刀刃上!”在球團公司成本攻關例會上,總經理張勝利多次強調道。
為了實現這一共識目標,球團公司在實踐中打磨出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即以公司月度生產經營計劃為導向,錨定成本控制目標,繪制《“掛圖作戰”任務分解圖》,將成本指標細化到部門、到環節;依托成本核算信息系統,整合原料進廠結算、庫存管理、日常統計等數據,編制《成本月核算表》《成本日報表》《原料進耗存報表》,構建起“日統計、周分析、月核算”的全流程成本管理體系,確保數據精準可追溯。
特別是在成本管控各環節,球團公司秉承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嚴格審核原材料采購結算單據、領料單、工資單等原始憑證,從源頭保障數據的真實完整;成本核算遵循標準化方法每日歸集、分配生產各項成本,確??偝杀九c單位成本精準核算;成本分析時,每周對比實際成本與預算、標準成本差異,深入剖析根源,為管理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從產線攻堅到管理革新,球團公司以團隊的凝聚力、技術的穿透力、管理的執行力,成為氫冶金原料保障的有力“護航者”。(曲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