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作為生命源泉,在冶金生產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被稱為“鋼鐵生產的血液”。
重慶鋼鐵能源環保部水處理車間作為這條“生命線”的守護者,承擔著公司取水、制水、凈水到穩定供水的全鏈條重任。車間內有10座V型濾池如同“工業凈水器”,通過物理過濾與化學處理的精密配合,每小時產出數千噸達標的工業新水。
一、“兩化”筑基,打造綠色管理新范式
V型濾池采用恒水位過濾技術,底部設計有數十個孔,確保水流均勻穿透濾料層,深度攔截雜質。
“溫度一高,藻類繁殖過快,導致濾孔堵塞,成本壓力驟增!”車間主任張強帶領團隊錨定“標準化、精細化”目標,完善了《濾池沖洗優化方案》,重構反洗流程,同步搭建動態監測系統,實時追蹤水質關鍵指標,實現排放達標率100%,為環保創A筑牢根基。
二、“創新”破題:小切口撬動大效益
“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是企業的效益!”車間全員將“算賬經營”落實在生產的每一個細節,通過技術革新、工藝升級、模式突破等可落地的行動舉措,解開了降本增效的“密碼”。
4月,車間降低水損23.7萬噸、節約電費2.94萬元,綜合降本超20萬元。這些“小切口”撬動的“大效益”,詮釋了精益管理的核心邏輯——用數據說話,以實效證明。
三、全員聚力,鍛造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車間以“自主管理”為引擎,打破傳統“旁觀者”思維,構建全員參與的創新生態:一線員工提報流程優化建議,激活基層智慧;黨員先鋒隊牽頭設備改造,攻克技術瓶頸;管理者提前規劃清理周期,確保資源高效配置。
通過建立“提案孵化—試點推廣—長效激勵”機制,車間將“金點子”轉化為“真效益”,推動降本增效從“單點突破”邁向“全域協同”。正如員工所言:“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標”,這種上下同欲的奮進姿態,為企業綠色轉型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廖婭紅 張?。?/p>